上海深夜送菜人
2022-04-08 10:51:33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田雙
凡市場星報、安徽財經(jīng)網(wǎng)、掌中安徽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于市場星報所有。任何媒體、網(wǎng)站或者個人,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zhuǎn)載、鏈接、轉(zhuǎn)帖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jīng)授權的媒體、網(wǎng)站,在轉(zhuǎn)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市場星報、安徽財經(jīng)網(wǎng)或者掌中安徽”,違者本單位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講述人:陳延山 男 37歲 某零售商超門店店長
事件:抗疫中為店周邊18個小區(qū)深夜送菜,最晚一夜送到凌晨3點40分。
記錄人:姜欣愉
深夜里,陳延山(黑衣者)推著液壓車爬坡,為社區(qū)運送生活物資。(受訪者提供)居家隔離的第五天,陳延山幾次測核酸都是陰性,他每天算著日子。陳延山的店在博山路,屬管控之列。店里有菜有肉,運不出去,周邊小區(qū)居民來不了。 怎么辦? 店員們白天 的作業(yè) 量是以往的4倍; 晚上9點半,再轉(zhuǎn)到另一個“戰(zhàn)線”上,用小車一車一車地給周邊18個封控小區(qū)送菜。連著兩周,每天運到深夜,最晚的一夜,送到凌晨3點40分,能送幾戶送幾戶。告訴更多人:“我們還在”。居家隔離前,有一晚送菜返程,陳延山拍了條視頻,也是他個人抖音里唯一的一條視頻:“看到嗎,估計他們(居民)在窗戶里看著我們。”
做過三家店的店長,我從來沒遇到這種情況。 一周多以前,被隔離的員工名單越來越長,壓力無聲無息地撲過來。 本來 100人的編制,一下就減員到19人。 我有點 發(fā)懵: “這店還怎么開? ”
另一邊,周邊居民集中采買生活物資,線上線下采購量一度暴增。最緊張的時候,補貨員小跑著從后倉,雙手環(huán)抱著商品進前店,還沒擺上貨架,就被拿光了。居民兩三個手推車地買。店里原本有6臺自助收銀機、1臺人工收銀機,臨時加了4臺移動POS機,才把購物長隊消解掉。線上訂單,平時一個單可能就三四件商品,現(xiàn)在一個單經(jīng)常出現(xiàn)60多件商品。粗略計算,揀貨、打包、配送等作業(yè)量是平常的4倍左右。人手不夠成了最大難題:比如果蔬區(qū),以前配置7個人,后來只剩1個人,從早到晚連軸轉(zhuǎn)。
但無論怎么缺人,都要先補充配送隊伍力量,“生命線不能垮掉!蔽覀兿氡M各種辦法把配送隊伍補充到23人。這23人需要服務門店半徑3公里范圍內(nèi)的30萬人——四棟寫字樓、一座獨立公寓、成片的小區(qū)。網(wǎng)上有很多人說“買不到菜”,我心里急。至少從我們店看,當時貨架上是滿的,可我們運不出去,居民走不進來,心里更堵得慌。而且我知道,一些老小區(qū)里,很多老人操作手機不熟練,不會使用APP。后方總部傳來消息,要做社區(qū)集單——居民社區(qū)確定牽頭人,社區(qū)住戶有物資需求,集中下訂單,交由相關對接人員。生活物資定時、定點地配送至小區(qū)。其他線上訂單也還得照常送。我咬著牙選出5個算是精壯的伙計,負責社區(qū)集單配送,白天實在忙不過來,就晚上下班后送。每晚9時10分,店里線上訂單截止。店里的班結束了,店外的活兒開始了。先保證18個住戶密度大、物資需求量大、老年人居多的封控小區(qū)。每天集單少則五六十袋,多則上百袋。一袋就是一個家庭,人力運不動?就讓員工把店里的液壓車調(diào)出來。有員工累得腰直不起來了,我也聽到一些“不理解”的聲音:眼下這么點人,應該保住門店的線上、線下!氨W¢T店線上線下是為了什么,為了誰?”我讓大家想,“我們平時常說‘比遠親更近,比近鄰更親’,現(xiàn)在才是真正考驗這句話的時候!我也決定,加入社區(qū)集單配送隊伍,每天都送。我和幾個同事揀貨、打包、配送,最晚的一次,從21點30分,送到第二天凌晨3點40分。那幾天,手機顯示我每天的走路步數(shù)超過3萬步。晚上,門店這19人不敢離開,也不能離開,只能睡在店里。我家住浦西,上班路有20多公里,有3天,只能睡在店旁邊的車里。很快,總部送來了保障物資:帳篷、被子、毛毯……大家席地而臥,小聲地聊著天,前半句還說著,后半句就打鼾了。3月29日凌晨1點多,大家連著拼了幾天,體力耗盡了。液壓車是店里運貨的,臨時頂上用作社區(qū)配送車,一輛車載著近千斤物資。城市熟睡了,只有液壓車輪在較著勁,我想著,拍個視頻紀念一下吧。之前有同事問,聽沒聽過《孤勇者》這首歌。我3月29日第一次聽,挺喜歡那句“誰說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拍著拍著,突然一感念,在視頻里說出“(我們)像一個孤獨的勇者!但身邊有更多小溫暖涌出來:轄區(qū)食藥監(jiān)局一位政府工作人員,強烈要求來店里做送菜志愿者;社群里居民們紛紛給予我們極高的評價;門店附近下水管道有一晚壞了,第二天一早維修單位就弄好了。有居民在社群里,給我們員工發(fā)來滿滿兩個手機屏的感言。我反復讀過幾遍,第一遍時,嗓子有點緊,眼眶發(fā)濕,“其實我眼窩子挺淺的!我們不孤獨。送菜返程路上,那些在看著我們的萬家燈火,這座城,我們每個人,都懷抱著勇敢和溫暖。我們都沒有退。而且總部從上海以外的分公司調(diào)來了支援,有幾百人。沒有什么過不去的,你看我的名字,再延綿的高山,也能邁過去。如常的上海一定會很快回來。還有個小愿望,希望北洋涇所有店員都能安全、健康地回來,我一定組織拍一張全家福,大家站在一起,也戰(zhàn)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