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節(jié),致敬每一雙勤勞的手
寒來暑往,每一個清晨日落,或在工廠車間,或在田間地頭,或在大街小巷,總有一雙雙勤勞的手在不停地忙碌著。這一雙雙手拉起了疫情防控的安全之網(wǎng),創(chuàng)造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繪制了繁花似錦的美好畫卷……它們既是勞動者勤勞的見證,也是勞動成果的展示。
這雙手,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不同的職業(yè)造就了形態(tài)各異的勞動之手,農(nóng)民的手在田野上播撒豐收的種子,工人的手在車間里打磨精良的產(chǎn)品,老師的手在黑板上寫下殷切的希望,環(huán)衛(wèi)工人的手在大街小巷留下一片片潔凈,鋼琴家的手彈奏著優(yōu)美的音樂……正是這千千萬萬雙手,或靈巧,或樸拙,或粗糙,或纖細,無一不在創(chuàng)造社會財富,傳遞人間溫暖,播種人類希望,推動時代車輪滾滾向前。
這雙手,鐫刻歲月痕跡。日復一日,勞作不息,勞動者的雙手撫過時間,刻下歲月年輪,見證世間滄桑。有的手磨出了厚厚老繭,有的手劃出了深深血痕,有的手粗糙干裂,這一雙雙手屬于勞動者,屬于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今天的奮斗者、未來的開拓者。這雙手不僅攥緊了小我的尊嚴,更扛起了大我的責任,將小我融入大我之中,把個人的理想融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事業(yè)之中,在波瀾壯闊的社會發(fā)展中成就精彩的人生。
這雙手,托起夢想希望。每一雙手的背后有汗水和淚水,也有光榮和夢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世間的美好夢想,只有通過誠實勞動才能實現(xiàn);發(fā)展中的各種難題,只有通過誠實勞動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輝煌,只有通過誠實勞動才能鑄就。”沒有等來的輝煌,只有拼來的精彩。一代又一代勞動者用雙手接續(xù)奮斗,用汗水和智慧筑就夢想階梯,實現(xiàn)了人生價值,成就了時代輝煌。
勞動光榮,奮斗有我。“五一”是勞動者的節(jié)日,讓我們致敬每一雙勤勞的手,聚焦全省“最美職工”的故事。(張岳)
用心用情的“投遞狀元”
4月25日,劉艾在通過中國郵政寄遞平臺查看數(shù)據(jù),監(jiān)控指標。 記者 范柏文 攝
整理報紙、五指翻飛快速數(shù)報,動作十分靈巧。4月25日下午,合肥市郵政分公司城區(qū)寄遞事業(yè)部運營監(jiān)控部質量檢查員劉艾正向記者演示她創(chuàng)新的“劉艾數(shù)報法”。“左手每個指頭夾了5份報紙,這樣一次可以準確數(shù)出50份報紙。”這一方法將數(shù)報和分報工作相結合,能讓投遞員在39秒內數(shù)完250份報紙,效率比原先提高25%。
劉艾兒時的夢想就是做一名投遞員。2006年7月,她如愿以償應聘到中國郵政合肥市三孝口投遞站工作。入職后,劉艾苦練基本功,觀察、吸收同事們的經(jīng)驗做法,并嘗試改進了日戳蓋銷、信函排段的手法與姿勢,使工作綜合效率提高了15%。這些工作方法被同事們稱為“劉艾工作法”。
在2016年全省郵政投遞員職業(yè)技能大賽上,劉艾憑借高超技術獲得了名址維護、蓋戳排信、函件批改退三個項目一等獎和個人全能一等獎。擔任投遞員12年,劉艾累計投送各類郵件報刊438多萬件(份),復活各種地址欠詳?shù)泥]件800多件,投遞及時率、妥投率達100%。
因為業(yè)績突出、能力較強,2018年,劉艾被調到城區(qū)寄遞事業(yè)部運營監(jiān)控部擔任質量檢查員,通過寄遞平臺查看市內多個投遞站點的投遞指標,為站點提高工作效率出謀劃策。有段時間,井崗路營業(yè)部郵件妥投率低于90%。站點反饋稱,他們人均日投遞量在300件以上,投遞員忙于分揀、投遞,無法按時反饋妥投信息。
劉艾經(jīng)分析發(fā)現(xiàn),該站點范圍以小區(qū)住宅為主,其中有15個小區(qū)每天郵件量在200件以上。為此,她建議,對日均超過100件的小區(qū)安排機動車,通過將郵件送到代投點的甩點投遞方式,緩解投遞員壓力。試行后,該站點妥投率超過96%。此后,這一投遞方式在35個營業(yè)部推廣,有效提升了投遞效率。
近年來,劉艾先后獲得省五一巾幗標兵、省五一勞動獎章、省“最美職工”等榮譽稱號。最近,劉艾報名了速遞業(yè)務員技師資格考試。“今后還要繼續(xù)提升自己,也想再多培養(yǎng)一些優(yōu)秀員工。”劉艾告訴記者。(記者 殷驍)
無懼困難的“科研玫瑰”
4月27日,陳娟在實驗室中對產(chǎn)品進行分析。 記者 許昊 攝
扎馬尾辮、戴黑框眼鏡,陳娟身上有一種書卷氣。只要一走進實驗室,她的臉上就會呈現(xiàn)一絲不茍的專注神情。“科研管理沒有完成時,只有進行時。要有敏銳的洞察力和堅韌的性格,才能在無數(shù)次實驗中抓住關鍵點,要耐得住寂寞和失敗,才能一直保持高漲的科研熱情。”陳娟說。
1983年出生的陳娟看上去朝氣蓬勃,現(xiàn)任安徽中鐵工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技術中心副主任,從事建筑材料研發(fā)多年,所參與科研成果獲得安徽省科技進步三等獎、中國鐵道學會科技二等獎等榮譽。
實驗室是陳娟的戰(zhàn)場。她研究生畢業(yè)就進入安徽中鐵工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CA砂漿研究所工作。當時正值公司引進日本CA砂漿技術消化再創(chuàng)新的關鍵時期,她刻苦鉆研、勤奮上進,很快就適應了工作環(huán)境,并從眾多科研人員中脫穎而出,成為“高速鐵路專用CA砂漿關鍵材料研究”課題的負責人。為了盡快地完成這個科研項目,她查閱了無數(shù)資料,不記得有多少個深夜,她是在實驗室中度過。
第一批乳化瀝青產(chǎn)品經(jīng)過多次實驗室驗證以后,直接投入生產(chǎn)并運送至現(xiàn)場。但是由于她初入職場,缺乏現(xiàn)場經(jīng)驗,第一批產(chǎn)品的性能并不能滿足現(xiàn)場的要求,對公司的聲譽造成了影響。
逆境不餒,陳娟變挫折為動力。“科研是一個積累的過程,要正確對待困難和挫折,不要被挫折打敗,要相信自己,保持對科研的熱情和創(chuàng)造力。”陳娟說。她繼續(xù)投身到不間斷的實驗中去,與現(xiàn)場技術人員保持良好的溝通,為了及時解決現(xiàn)場的問題,常常通宵達旦做實驗。不僅如此,她還建立了足尺寸模擬現(xiàn)場的實驗基地,保證出廠產(chǎn)品經(jīng)過放大實驗驗證。
功夫不負有心人,陳娟和團隊共同努力,突破了技術瓶頸,成功開發(fā)了高鐵專用乳化瀝青及砂漿技術,并應用于京滬高鐵、滬寧城際、滬昆高鐵等國家重點工程,應用里程達到國內同類軌道結構的三分之一。經(jīng)省科技廳鑒定,該技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對我國高速鐵路的快速發(fā)展具有積極作用。
多年來,陳娟用勤奮與付出詮釋著對科研事業(yè)的熱愛,在艱辛的科研道路上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記者 張岳)
見義勇為的外賣小哥
劉杰騎著電動車送外賣。 資料圖片
“接單、送餐……天天如此。”4月26日下午,趁著休息空隙,寧國市美團外賣騎手劉杰接受了記者采訪。
2018年,劉杰開始從事外賣騎手工作。每天風里來、雨里去,穿梭在大街小巷,平平淡淡。但那次追趕肇事逃逸者,令他顯得很不凡。
2020年9月19日中午11時,正是送外賣高峰期。那天下著雨,訂單特別多。劉杰接了一筆訂單后,騎車路過北園路交匯處,突然聽見有人喊:“撞人啦,那人跑了!”
“當時看到斑馬線上有個人倒在地上,還有個五六歲的小孩一直在邊上哭著喊媽媽,那輛摩托車撞人后逃逸了。”劉杰說,沒多想,他開足馬力,向著肇事者方向追了過去。
一公里路、三個紅綠燈,劉杰奮力追上了肇事者。“現(xiàn)在到處都是監(jiān)控,你也跑不掉,受害人已經(jīng)昏過去了,你趕緊和我回去看看。”在劉杰勸說下,摩托車駕駛人和他一起返回事故現(xiàn)場。等交警趕到后,劉杰才放心離開。
這次追趕花了8分鐘,劉杰手上的幾個訂單幾乎超時。“當時很多熱心群眾都過來幫忙,我就想趕緊追上肇事者,顧不上送外賣。”劉杰告訴記者,雖然外賣送遲了,但說明情況后,他沒接到催促電話,也沒收到差評。
事后,還有不少人為他叫好點贊。“這沒什么的,別人遇到了也會這么做。”劉杰靦腆地說,他從事外賣工作至今已經(jīng)4年了,這些年一直奔跑在路上,也遇到過好幾起交通事故,但那次是第一次遇到肇事司機逃逸的,第一反應就是要追到肇事司機。
當騎手這幾年,劉杰幫助過不少人。2018年,他在取餐途中聽見有人喊抓小偷,便加入了追小偷隊伍,穿梭幾個巷子后攔住小偷,把小偷交給商家后默默離開了;2019年,寧國發(fā)生洪水,洪水退后,劉杰和一幫騎手兄弟加入到災后重建家園隊伍中,清理淤泥、搬運救援物資。
身為外賣騎手,劉杰每天要服務眾多商家和廣大消費者,手里拿著一份份外賣,既承載著商家的重托,也維系著消費者的食品安全。每一次“出手”,平凡而不凡。正因此,劉杰被評為省“最美職工”。(記者 李明杰)
為民奔跑的“速度警察”
張恒菖在檢查車輛。皖公宣 攝
“當時的突發(fā)情況,我們倆都蒙了,如果不是張警官的果斷處置,我們倆很有可能被撞成重傷甚至連命都沒了。”回憶起去年5月19日凌晨的那一幕,宿州市民彭強心有余悸中透露著感激之情。
彭強口中的張警官,就是宿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隊一大隊事故中隊指導員張恒菖。
那天凌晨,張恒菖照常在事故中隊值班,在處理好一起交通事故后,將兩名當事人送到樓下。到路邊時,張恒菖接到了同事電話,而兩名當事人則在路邊交談。此時,一輛白色越野車突然朝兩人疾馳而來。
“閃開!”張恒菖來不及多想,扔掉手機,大喊著撲向兩人,伸手將一人推開,抱著另外一人重重摔倒在地。肇事車輛沖過兩人剛剛所站的位置,撞到路邊停放的車輛后才停下。
群眾得救了,張恒菖卻是胳膊、膝蓋、腰部多處不同程度受傷。
這不是張恒菖第一次挺身救人了。“水灌得特別快,我連嗆了好幾口水,感覺自己快要不行的時候,突然有一只手拉住了我,把我拽出來了,后來才知道是警察救了我。”被救群眾張仔鳴說。
去年4月12日晚上10點多,張恒菖辦案返程途中,發(fā)現(xiàn)了這起車輛落水事故。他沒有絲毫猶豫,飛奔著跳入水塘,往返三次將兩名群眾從死神手里拉了回來。
在群眾遇到危難之時,張恒菖總是不懼危險、挺身而出,展現(xiàn)了人民警察的“速度”,也因此被送上“速度警察”的美譽。
其實,張恒菖的“速度”,不僅體現(xiàn)在救人之中,更是在日常本職工作之中得到彰顯。
從警以來,張恒菖累計接處警20000余起,現(xiàn)場調解輕微交通事故14000余起,處理簡易程序交通事故3500余起,一般交通事故1500余起,偵破影響較大疑難逃逸案件1000余起,抓獲各類違法犯罪人員1000余人,發(fā)現(xiàn)并提出100多條道路交通安全隱患整改意見。
多年來,張恒菖以奔跑的姿態(tài),奔波在為人民服務的大路上。由于工作成績突出,他先后獲評全國平安之星、省優(yōu)秀人民警察、省“最美職工”等榮譽。(記者 李曉群)
焊接火花里的“幸福律動”
在高噴車臂架結構焊接車間,沈強正在進行焊前焊槍的清理。 趙成 攝
“一開始接觸焊接時充滿了好奇,好奇面罩下會有什么神奇的景象。隨著焊接工作的深入,我明白這份工作可以通過自己的雙手創(chuàng)造神奇。”明光浩淼安防科技股份公司工藝科長沈強對記者說。談起多年來印象深刻的經(jīng)歷,沈強一下子打開了話匣子。
當年學徒剛出師的沈強接到一項重要的焊接工作:焊接大窯頂梁底座。底座的焊接對焊接技能要求很高,要能熟練地進行各種部位的焊接。“開始焊接后就停不下手來,隔著面罩看著在自己的操作下一波一波焊紋均勻鋪開,內心很激動。”沈強說,那項任務他一個人用了36小時,將4天的焊接工作量一次性完成。工作結束后,他靜靜躺在大窯的頂上,看著锃亮美觀的焊縫,嗅著四周充盈著耐火泥的味道,心靜了下來,從此他認定焊接將伴隨自己的生命。
在沈強看來,焊接燃燒的聲音像美妙的音樂,一波一波的焊紋就像舞者優(yōu)美的舞姿。沈強有過多次升遷離開焊接崗位的機會,但是他義無反顧地選擇留下。“這項工作能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技能,新材料、新工藝的發(fā)展也使工作充滿了挑戰(zhàn)。”沈強說。
在焊接工作的初期,沈強遇到的最大困難是理論知識的匱乏。“那時,每天下班后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看理論書籍,同時積極參加一些焊接理論培訓班。”沈強漸漸積累了豐富的理論知識,解決了許多生產(chǎn)中遇到的疑難問題。
在充分施展焊接技能的同時,沈強也十分注重技能的傳承。2017年建立沈強技能大師工作室,2019年建立沈強勞模創(chuàng)新工作室。自工作室成立以來,他十分重視人才培養(yǎng)和技能提升工作,充分發(fā)揮示范引領、傳承技能、培育精神等作用,提高員工的職業(yè)技能水平,為公司190人進行技能培訓,培養(yǎng)高級技師1人、二級技師6人、高級工16人。
從業(yè)30多年,沈強對焊接始終充滿了熱愛,至今不減。他立足本職崗位,持續(xù)創(chuàng)新,不斷為公司和社會創(chuàng)造新的價值,成為長三角工匠聯(lián)盟首批入盟工匠。沈強先后獲省五一勞動獎章、省江淮工匠標兵、省“最美職工”等榮譽稱號。(記者 朱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