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 王恒/漫畫
幫扶單位購買種牛種羊,交由企業(yè)或合作社集中管理,貧困戶全程不參與,到了年底坐等分紅;小額扶貧信貸,錢不給貧困戶,統(tǒng)一交由企業(yè)使用,貧困戶定期“領”利息……類似簡單化“分紅式”扶貧,考核上“立竿見影”,但由于容易助長一些貧困戶“坐享其成”的等靠要心理,自我發(fā)展能力并未同步提升,“富果”雖結,但“窮根”難除。(7月7日新華每日電訊)
導致分紅式扶貧出現的主要原因,一方面,一些貧困戶缺乏脫貧的能動性,對扶貧工作不理解、不配合,導致扶貧干部不得不采取這種速成措施;另一方面,一些扶貧干部沒有意識到扶貧攻堅的根本目的和重要意義,存在著急于求成的意識。說輕點,這是一種短視之舉,是扶貧思路簡單化;說重點,不排除一些扶貧干部敷衍應付,追求形式主義的考慮。
比如,容易導致一些貧困戶養(yǎng)成好逸惡勞、慵懶成性的習氣,一味地依賴外部幫扶,坐享其成,缺乏脫貧主動性,缺少產業(yè)支撐和造血能力,一旦外力撤離,很容易導致重返貧困。
而且,這種分紅扶貧也存在著一些遺留問題,比如,這些分紅式扶貧項目本金大多是幫扶單位籌集或是財政下發(fā)的扶貧資金,如果簽約到期,本金應該如何分配,歸屬于誰,顯然是個問題。再者,如果企業(yè)在經營中出現一些問題后,分紅又該如何落實?脫貧攻堅結束后,村里扶貧項目收益又該如何分配?這些問題處理不好,不僅脫貧無法難以為繼,還容易滋生矛盾,甚至可能導致腐敗?梢姡旨t式扶貧存在著很多風險。
這就需要采取措施,加以預防和解決。一方面,加強對分紅式扶貧的控制和規(guī)范。分紅式扶貧未嘗不可,但是卻不具備普適性,應該因地制宜、因人而異,從法規(guī)制度層面進行管控和遏制。比如,對分紅式扶貧進行考察評估,實施審批制度;對分紅式扶貧建立終身負責制,確保輸血不斷。另一方面,加強對扶貧資金的監(jiān)管。通過加強對扶貧資金使用的監(jiān)管,遏制分紅式扶貧泛濫,對資金使用進行嚴格審批和跟蹤,確保好鋼用在刀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