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個與實時報價交易軟件頁面相似度達到99%的“炒鞋”軟件在網(wǎng)絡流傳。一雙原價1999元的運動鞋,轉眼就賣到了4400元。分時圖顯示,價格在短短幾個小時內(nèi)飆漲近50%,并且成交量急速放大。(8月26日《每日經(jīng)濟新聞》)
長期以來,由于球鞋品牌限量發(fā)售的營銷策略,部分鞋款作為閑置物品在市場流通中存在溢價空間,由此產(chǎn)生了“倒賣限量球鞋”的生意,F(xiàn)在,在“鞋圈的一些‘大佬’帶節(jié)奏”之下,“炒鞋”日漸升溫,于是,繼炒股、炒房、炒幣之后,炒鞋——一個新興市場誕生了。
目前火爆市場的潮流鞋主要集中于耐克、阿迪達斯、Air Jordan(耐克旗下子品牌)這三大品牌廠商,對于逐漸失去理性的市場行情,他們似乎一直保持著沉默、默許的態(tài)度。顯然,高昂的炒作售價、一鞋難求的排隊場面,這些都在無形中提升了產(chǎn)品的品牌價值,在消費者心中進一步鞏固了其有別于一般品牌的高端印象,因此,炒鞋越來越火,正中廠家下懷。有評論稱,現(xiàn)在的球鞋市場形成了一個廠商搭舞臺,鞋販子唱戲,眾多買家、散戶在上面買單的現(xiàn)象。
多位業(yè)內(nèi)人士指出,“炒鞋”本質上是一種投機者通過操縱體量較小的限量版鞋品市場,有意抬高市場價格以獲取超額利潤的行為。當然,當個體消費者確實有經(jīng)濟實力跟風炒作,無論是虛榮心作怪,還是非理性消費,也悉聽尊便。但當“炒鞋”已經(jīng)成為資本游戲,如專家所說,“從社會層面看,我們更應該關注這種現(xiàn)象背后是否存在投機套利、金融詐騙甚至違法行為。”
還需要提醒的是,即使是“限量款”,鞋子終究是用來穿的,不是炒的。鞋子不是老酒,越陳越香,一直炒下去,再高檔的鞋子也是要老化的,以至于價值歸零。所謂“炒鞋帶來的財富效應”,不過是玩老套的“擊鼓傳花”的“博傻”游戲,從長遠上講,總有泡沫破掉、需要有人來接盤的一天。因此,對于跟風掃鞋的搶購者,不妨多一點理性,別上了“帶節(jié)奏”的炒鞋“大佬”的當。
錢夙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