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財經網訊:記者從國家統(tǒng)計局安徽調查總隊“統(tǒng)計開放日”上了解到,新中國成立70周年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來,從福利房到房改房,從中國房地產市場化起步,再到步入新世紀之后房地產業(yè)迅猛發(fā)展,中國的房地產業(yè)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成為經濟發(fā)展重要產業(yè)支撐,安徽城鄉(xiāng)居民的居住環(huán)境發(fā)生了滄桑巨變,實現了“居者有其屋”到“居者優(yōu)其屋”。以合肥為例,人均住房面積由1978年的3.5平方米增加到2018年的35.2平方米,在人口增加近十倍的情況下,人均居住面積提高了10倍。
數據顯示,住房實行市場化后,房地產開發(fā)投資出現快速增長,安徽房地產開發(fā)投資從1986年的4.8億元上升到2017年的5612.5億元。2017年安徽商品房竣工面積為4747.7萬平方米,是有數據統(tǒng)計的1986年的29倍多。
隨著房地產行業(yè)的發(fā)展和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居住面積不斷增加。從我省看,2017年城鎮(zhèn)常住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為37.44平方米,是有數據的1981年的5.7倍。農村常住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為50.74平方米,比1978年增加42.2平方米。從安徽城鎮(zhèn)居民家庭居住情況統(tǒng)計看,二居室和三居室是購房的主體,按住宅建筑式樣分,2013年二居室占比為36.3%,三居室占比為28.75%。
以合肥為例,1956年,合肥市區(qū)共有住房(住宅和公共建筑)139.85萬㎡,居民人均居住面積5.2㎡,折合使用面積僅2.9㎡。后來,人均住房面積由1978年的3.5平方米增加到2018年的35.2平方米,在人口增加近十倍的情況下,人均居住面積提高了10倍。
記者了解到,2017年安徽房地產開發(fā)商品住宅銷售面積為7949.28平方米,是1986年的110.3倍,占商品房施工面積的20.3%。不管是自住還是投資,更多的人愿意在住房上進行投入。據統(tǒng)計,2017年人均消費性支出構成中,居住的支出占比為20.42%,比1981年提高16.2個百分點。
從房屋類型看,實行公房行政分配制度時,房屋類型以土房、筒子樓、平房為主,住房制度改革后,人們對住房品質的需求越來越高,新建住宅種類豐富多彩,既有普通住宅、公寓式住宅,也有高檔住宅、別墅等。
政府在推進住宅房市場化的同時,加大對保障性住房的建設,以滿足不同群體住房需求。2008年,保障性安居工程、城市和國有工礦棚戶區(qū)改造工作啟動。2018年,安徽新開工保障性安居工程29.42萬套,基本建成29.17萬套,農村危房改造16.75萬戶。截止2018年12月,合肥市共計開工棚改安置房2.016萬套,基本建成公租房和棚改安置房2.362萬套。(郭玲玲 記者 沈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