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碩果累累,第118個諾貝爾獎“開獎周”即將開啟。10月7日起,6大重磅獎項將輪番揭曉,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因丑聞而停發(fā)的文學獎,將隨2019年的獎項一同“雙倍奉送”。
諾貝爾獎歷經(jīng)百年,截至2018年,已頒出590個獎項,共935個個人或組織獲獎。時至今日,諾貝爾獎一直都被視為各領域最重要的榮譽之一。
關于諾貝爾獎,你知道多少?百年來,圍繞提名與獲獎,都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新一批“人生贏家”又會是誰呢? □據(jù)中新社
諾獎小檔案
名稱:諾貝爾獎
獎項:生理學與醫(yī)學獎、物理學獎、化學獎、文學獎、和平獎、經(jīng)濟學獎
首次頒發(fā):1901年、1969年(經(jīng)濟學獎)
頒獎日期:每年12月10日(諾貝爾的逝世日期)
獎品:獎牌、證書、獎金(諾貝爾的遺產)
評獎機構:各獎項指定的委員會
發(fā)獎機構:諾貝爾基金會
有資格的提名人:各評獎機構成員、各領域的專家、大學教授、前諾獎得主等
諾貝爾的饋贈
1833年10月21日,阿爾弗雷德·諾貝爾在瑞典出生,他自小就對文學、化學、物理等方面產生濃厚興趣,更走上了成為化學家的道路。在其一生中,共獲得355項專利,更因發(fā)明硝化甘油炸藥而聞名于世。
然而,諾貝爾終生未娶,亦無子嗣。在其逝世前,親兄弟也早一步去世。1895年,62歲的諾貝爾在遺囑中寫道,“請將我的財產變做基金,每年用這個基金的利息作為獎金,獎勵那些在前一年為人類做出卓越貢獻的人。”
諾貝爾獎由此產生,并一直持續(xù)至今。
解密諾獎“前半生”
根據(jù)諾獎基金會的規(guī)則,提名人與被提名人的信息將嚴格保密50年。截至目前,諾貝爾獎官方網(wǎng)站上僅公布了1966年(生理學與醫(yī)學獎截至1953年、和平獎截至1967年)以前的信息。截至上述年份,諾獎一共完成了18347次提名。
據(jù)了解,每年9月起,各大評獎委員會開始征集新一年的提名信息。次年3月至9月,他們將對收到的被提名人進行審查,并逐步縮小候選人名單。10月,當年獲獎名單將公之于世。
2018年,因瑞典文學院院士家屬深陷丑聞,該機構決定停頒當年的諾貝爾文學獎,改為與2019年的獎項一同頒發(fā)。因此,2019年文學獎的頒獎現(xiàn)場,將要“好事成雙”。
那些諾獎“陪跑大戶”們
百年來,許多科學家因獲諾獎而“聲名大振”,然而,還有一些人,雖取得重大成就,卻和諾獎“一直在錯過”。
如果瑞典原子物理學家莉澤·邁特納還在世,她看到諾貝爾獎提名記錄,大概會很郁悶。畢竟,40多年間,她曾被提名48次,卻從未“走到最后”。
據(jù)了解,邁特納最重要的成就,被認為是解釋了奧托·哈恩1938年發(fā)現(xiàn)的核裂變。她在一生中,共獲得29次諾貝爾物理學獎提名,和19次諾貝爾化學獎提名,但都從未獲獎。
無獨有偶,作為精神分析學派創(chuàng)始人,奧地利心理學家弗洛伊德也曾獲得33次諾獎提名。1936年,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甚至提名弗洛伊德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在提名信中,羅蘭寫道:“我知道,乍一看,精神分析學家更適合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但他(弗洛伊德)的偉大作品,在過去30年間深深影響了文學界。”
2019年誰將“抱得”諾獎歸?
9月24日,被譽為“諾獎風向標”的“湯森路透引文桂冠獎”名單公布,19位來自美洲、歐洲和亞洲的科研精英入選,掀起了新的一輪“諾貝爾獎猜想”。
公布各獎項的具體時間如下(均為北京時間):
生理學和醫(yī)學獎:不早于10月7日下午5:30;
物理學獎:不早于10月8日下午5:45;
化學獎:不早于10月9日下午5:45;
文學獎:不早于10月10日下午7:00(2018與2019兩年同頒);
和平獎:不早于10月11日下午5:00;
經(jīng)濟學獎:不早于10月14日下午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