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臺風“利奇馬”造成安徽省寧國市重大財產(chǎn)損失。災后,寧國市人民政府收到了五封署名“竹峰鎮(zhèn) 平一”的捐贈,共計1萬元。經(jīng)過多方查找,原來是70歲的竹峰街道瓦窯鋪村洪家塔組村民樂金美所為,他把做衛(wèi)生省吃儉用積攢下來的辛苦錢捐出來救災,引起廣泛關注。
面對人們的夸贊,老人樸實地說,看到災害嚴重,就想著出份力,圓自己回報社會的愿望。
原來,樂金美多年前在法律援助幫助下討回了拖欠的工資,此后,他不僅在家里帶頭學法、教導家人守法、積極參與村里普法活動,而且總是懷著一顆感恩的心用實實在在的善舉影響周邊的人。他還因此成為宣城市“百千萬法治家庭培育工程”的典型代表。
“百千萬法治家庭培育工程”是宣城市推行黨建+“三治”(自治、法治、德治)的鄉(xiāng)村治理模式系列工程之一。
宣城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張平說,黨建+“三治”鄉(xiāng)村治理模式,以黨建為引領、自治為根本、法治為保障、德治為基礎,與探索創(chuàng)新的矛盾糾紛“七大調解法”、基層綜治中心“國標化”建設、法治家庭“百千萬”工程等形成基層社會治理體系,逐步實現(xiàn)了基層黨組織“由弱到強”、社會治理“由管到議”、法治意識“由淡到濃”、鄉(xiāng)風民風“由差到好”轉變,有力地推動了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
“只有每個人都成為‘法律明白人’,才能真正讓法治思維、法治觀念深入人心。”宣城市委政法委負責綜治工作的舒軍說,通過以評弘德,充分發(fā)揮典型引領作用,弘揚社會正能量,通過德高望重的老黨員、離任村干部、道德模范等“鄉(xiāng)村精英”發(fā)揮示范作用,才能實現(xiàn)“三治”融合,發(fā)揮形神兼?zhèn)涞闹卫硇堋?/p>
據(jù)《法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