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相見不相識 王恒/漫畫
“一月放假五月回,童音未改人愈肥。老師見面不相識,驚問小胖你是誰?”——近日朋友圈流行的一幅詼諧漫畫,道出了不少家長對孩子們在“史上最長假期”體能下降的擔心。當前,多數(shù)地區(qū)的大中小學已陸續(xù)復學復課,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居家學習約4個月的孩子們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在家吃得多,但體育鍛煉少,所以不少同學都長胖了,身體素質也明顯下降。(6月2日《廣州日報》)
近幾個月來,因為疫情,很多地方的孩子都暫別了戶外活動,目睹著孩子的“氣球胖”,很多家長都非常著急。
據(jù)醫(yī)學數(shù)據(jù)顯示,如果對少年“氣球胖”不進行干預,就很可能發(fā)展為成年肥胖。人體脂肪細胞在11至13歲時增長最快,如果這段時間不注意鍛煉導致了肥胖,就很有可能是脂肪細胞增多性肥胖,就成為了“終生胖”的基礎。
另外,單就少年“氣球胖”來說,也很容易導致兒童的性激素分泌出現(xiàn)異常,就可能會引起性早熟和身材矮小等問題。很顯然,“氣球胖”已經(jīng)遠遠不是一個表面問題,而是嚴重危害到了孩子的身體。所以,不管是已經(jīng)復學復課的學生,還是仍然“宅”在家里的孩子,老師和家長們都應趕快警惕并重視起來,一定要想辦法讓孩子遠離“氣球胖”,而最好的方式,無疑就是體育課了。體育課本就是為了提升學生體質而設置,具有很強的教育作用,在磨礪意志、塑造人格等方面起著積極作用,尤其是在疫情來襲的這種特殊時期,更能彰顯出體育課的重要意義。
作為教育部門,應在遵守疫情防控總體要求下,開齊開足體育課,豐富鍛煉項目,讓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同時針對學生體質訓練,探索多元的方式,將更多娛樂化、趣味性的活動融入體育鍛煉,從而調(diào)動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最終遠離“氣球胖”。作為家長,應督促孩子多上體育課,多參加慢跑、跳繩、打球、游泳等有氧運動,并鼓勵孩子多參與家務勞動,讓孩子養(yǎng)成體育鍛煉的好習慣。
□ 徐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