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8歲的程年倉,個頭不高,身板硬朗,步履矯健,1976年退伍回鄉(xiāng)后,在行政村擔任了18年民兵營長。自1985年凌家灘大遺址被發(fā)現(xiàn)以來,程年倉就此結(jié)下不解之緣,三十五載魂牽夢繞,霜染青絲,三十五載櫛風(fēng)沐雨、日夜守護,無怨無悔……
昨日,在“文化和自然遺產(chǎn)日”安徽省主場活動上,程年倉被授予“2019年安徽省最美基層文物保護員”獲獎證書。
程年倉的家與凌家灘遺址核心區(qū)——墓葬祭祀?yún)^(qū)只隔了一條馬路。他有幸目睹了考古發(fā)掘的震撼場面,見證了各種精美玉器的出土過程。
從1985年開始,他說服妻子,主動請纓,不要國家一分錢報酬,擔當起凌家灘大遺址義務(wù)看護員的重任。自此,他白天忙于行政村工作,夜晚守衛(wèi)墓葬。程家的院子緊挨著馬路,程年倉在面對遺址的院墻旁邊固定放個木梯,一到夜晚經(jīng)常爬上去站在上面觀察遺址四周有無可疑跡象。他還在自家臥室的墻壁上鑿了一個茶杯大小的圓孔,夜深人靜時他時常戴上望遠鏡,借著月色看看對面的遺址上有沒有人影。
1987年9月下旬的一個夜晚,月黑風(fēng)高,乍涼還燥。勞累了一天的程年倉正躺在涼床上乘涼休息,忽聽村上的狗叫得很兇。有情況!程年倉一骨碌坐起來,憑借著他在部隊當偵察兵時訓(xùn)練的夜晚觀察力,看到墓葬祭祀?yún)^(qū)蔣家墳塋旁有兩個黑影在夜幕下晃動。程年倉悄悄地繞道來到村東頭的村主任家,與村主任共同籌劃了擒賊之計。緊接著,程年倉火速繞到盜墓賊的后方,小心翼翼地向那個放哨望風(fēng)的盜墓賊走近,一個“餓虎撲食”將其摁倒。此刻,村主任也神不知、鬼不覺地來到盜墓現(xiàn)場正前方,及時將正在挖坑的盜墓賊逮個正著,將其制服。這時,只見古墓旁已挖出了一個見方一平方米、深約80厘米的大坑,很快就要接近古墓的核心層了,一場正在發(fā)生的盜墓事件被程年倉和村主任奮力“叫!,5000多年前的珍貴文物免遭盜竊。
隨著凌家灘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創(chuàng)建工作的推進,2007年,墓葬祭祀?yún)^(qū)四周拉了鐵絲網(wǎng),安裝了攝像頭,實施全方位安全技防。面對高大上的技防設(shè)施,程年倉覺得,光有高科技還不夠,還得有“報警機制”。于是,他“土洋結(jié)合”,養(yǎng)了兩只看家護院犬,分別把守在墓葬祭祀?yún)^(qū)東、北兩端,一有風(fēng)吹草動便狂吠不止。每到夜晚程年倉便能“眼看監(jiān)視、耳聽犬吠”,眼耳并用,萬無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