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文旅 > 正文

外婆的土月餅

2020-08-17 10:46:51 來源:市場星報   編輯:劉珍   
凡市場星報、安徽財經網(wǎng)、掌中安徽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于市場星報所有。任何媒體、網(wǎng)站或者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帖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授權的媒體、網(wǎng)站,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市場星報、安徽財經網(wǎng)或者掌中安徽”,違者本單位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月餅,真是個好名字,就像手掌上的月亮,帶著好味道,在我們童年記憶里,留下一抹溫馨快樂的亮色。只是,早年的月餅,鮮有好看的衣裳。當時農場小賣部里的不知名月餅,幾乎沒什么包裝,只用灰黃的油紙卷著五只或十只月餅,圓滾滾的一筒。那餅,也算是酥皮的,但外面的面殼,厚而堅硬,掰都掰不動,得用牙一點點去啃。但就是這種談不上質量的月餅,在經濟拮據(jù)的歲月,鄉(xiāng)間人家還舍不得吃呢,更多還是自己制作。

印象中,每年一到八月十五,無論農活有多忙,外婆總會擠出時間為全家做“月餅”。按她老人家的話說:“過節(jié)就要有過節(jié)的樣子!倍浴霸嘛灐眱勺钟蒙弦,是因為那并非如今常見的蘇式或廣式月餅,姑且稱它為“土月餅”吧。外婆做的土月餅,原料簡單,所需之物都是就地取材。用的最多的餡料,一是芝麻餡,另一為青菜餡。中秋節(jié)那天,一吃過午飯,外婆就開始忙碌起來。先把新收的芝麻,用勺柄碾細后拌上白糖。乍看下,仿佛一碗黑沙中摻了一顆顆晶瑩的小鉆石,黑白雙色,相映成趣。再抽空到田埂上拔兩籃小青菜,洗凈、焯好、剁細。準備好餡料,外婆開始正式做餅了。

將白珍珠般的糯米淘凈,放進鍋內燒成黏黏的糯米飯,盛到大瓷盆里,攪入面粉,不厭其煩地一遍遍揉成大團,再搓成小團,包入餡料,鎖口搓圓壓扁成手掌大小,粉嘟嘟的生餅坯,逐一貼到燒燙的鍋壁上。而后端來油碗,用調羹舀了菜油,淋在鍋壁上,發(fā)出“刺啦刺啦”的聲音。

小時候的我,最冀盼的就是過節(jié)。不僅場面最熱鬧,親情最濃,還是最解饞的時候。就像中秋節(jié),我一整天都沉浸在那難以抑制的喜悅之中。有時,在一邊看外婆烙餅,常吵著要幫忙燒火,可外婆卻不讓。燒火,是土月餅制作中至為關鍵的一道工序,外婆會親自守在灶邊,不讓他人插手。先取一把柴草作引火點燃。那火焰忽明忽暗舔著鍋底,仿佛在跳一曲歡快的舞蹈,將外婆和我的臉,都映得紅撲撲的。外婆不時往灶膛里塞兩把柴草,任其“劈劈啪啪”地炸著。漸漸地,一縷縷香噴噴的油味從鍋里飄出,饞得我口水直流,嘰嘰喳喳地鬧著要嘗第一口。外婆一邊熟練地將一面已烙黃的餅兒逐個翻身,一邊哄道:“別急,馬上就好吃了!

約二十分鐘后,餅熟了。待熱氣散去后往鍋里看,一只只黃澄澄的土月餅,泛著油光,散發(fā)出誘人的香味。此時的屋外,天業(yè)已暗下。舅舅早將院子打掃干凈,搬出桌子,放好小凳,擺上土月餅等供品祭月后,全家人便圍桌而坐,邊吃邊聊邊賞月哉。中秋夜的月亮,好像都是透亮的。那明凈的月色,朦朧的夜色,外加一點點吹過的涼風,這鄉(xiāng)村之夜,怡人極了。每年這個時候,外公總會說些嫦娥奔月、玉兔搗藥、吳剛伐桂等民間故事。然我的心思,都在盤中那圓溜溜,尚帶著一絲煙火氣的土月餅上,就等著外公快點分發(fā)。

終于,故事講完了,外公鄭重地用刀將餅切分開,每人一塊。雖說到嘴的餅,只不過小小一角,但細細啃咬間,那盈滿齒舌的米面幽香、青菜清香和菜油醇香,伴著洋溢在親人心里和臉上的喜慶氣氛,就如同這一年一度從樹梢葉尖上,悄無聲響流瀉的月光,滿足了一切對美好向往的情愫!


□ 上海 鐘穗

上一篇:老街巷里槐花香
下一篇:一路西行
分享到:

安徽財經網(wǎng)手機版

市場星報公眾微信

市場星報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