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家的垃圾分類一直做得很好,因為老伴是個“財迷”,苦日子過來的,別說自己家里的垃圾了,就是垃圾桶里的垃圾,他沒事也扒拉一下,看到有用的也揀出來拿回家變廢為寶。連我們家的孫子孫女也知道垃圾分類:廢紙箱、用過的本子放一塊兒,喝過的飲料也會區(qū)分哪些可以當廢品賣,哪些是廢鐵,哪些是廢鋁,當然老伴也跟他們普及垃圾分類的知識,哪些可以回收再利用,哪些是有害垃圾、如何安全處理等。
一天我和老伴因為一件瑣事發(fā)生了爭吵,孫女突然冒出了一句:“情緒垃圾如何分類?”這句話問得我和老伴都不知道如何回答。到了晚上,老伴和我約定,以后遇到問題可以商量,可以討論,甚至可以辯論,但不可以帶著情緒吵,語言暴力屬于垃圾情緒,還是垃圾情緒里的有毒情緒,不僅傷害到夫妻感情,還傷害到身邊家人。
我和老伴達成共識,以后有火氣控制不住了,便“離家出走”,到外面散散心,找老伙計玩一會兒,聊聊天說說話,或運動鍛煉一下,等情緒穩(wěn)定了再回家坐下來談。和顏悅色地談問題才可以讓問題得以解決,而帶著情緒和火力談問題,那不叫談,那叫吵,吵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只會激化矛盾。這些道理我和老伴都懂,但共同生活了這么多年,理論和實際很難達到統(tǒng)一。要不是孫女提出了這個問題,我和老伴也不會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那天老伴趁大家都在,談了自己的看法,說以后從我倆做起,在家里實行情緒垃圾分類,有問題有不滿可以提,但要心平氣和地說出來,大家可以當評委,幫著評判一下對錯。但如果帶著火氣帶著情緒談問題,那么大家有權將其轟出去,讓其到外面冷靜冷靜,心情平復了再回來。家庭委員會是全體家庭成員,孫女孫子也在其中,他們也有話語權和“驅逐令”。
自從我家開始實行“情緒垃圾”分類,家庭氣氛和諧“環(huán)保”了不少,最關鍵的是老伴今年越來越愛鍛煉了,大半年都沒生過病。
山東淄博 李秀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