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男子和朋友通過餓了么平臺點單,但7道菜中僅1道是商家的菜品。餓了么平臺回應稱,已聯系消費者提供先行賠付,并安排專人與消費者溝通后續(xù)事宜。(3月23日《北京青年報》)
7道菜僅1道是正品,其余6道竟是跑腿騎手胡亂購買的,這一事件的曝光,讓不少消費者禁不住吐槽,“我吃的外賣可能不是我點的”“我收到的菜品單也可能是假冒的”等等。假的菜品單是怎么打印出來的?是跑腿騎手的個人行為,還是與餐館的利益合謀?這背后有沒有隱藏“造假一條龍”?
餓了么客服則告訴媒體,顧客選擇跑腿代購服務時,會支付跑腿代購費用和所購商品的錢;平臺只收取跑腿代購費用,再和騎手結算;所購商品的錢由騎手支配。這就給我們厘清了外賣小哥和跑腿代購的區(qū)別:跑腿代購是讓騎手到指定地點墊錢買商品,一對一地專人專送,賺點跑腿費。這就給跑腿騎手提供假冒商品制造了機會,給消費者的食品安全制造了隱患,也就有了“7道菜僅1道正品”之類的荒唐事發(fā)生。
代跑腿行業(yè)本身是為了人們的生活更便利而產生,是對外賣服務的一個有力補充。然而,消費者所點的飯菜被悄然“掉包”,原本點的是品牌飯店,卻可能來自臟亂差的“蒼蠅館子”,原本想要健康食品,最后卻可能是問題食品,放在誰身上,誰都不會坦然接受,畢竟,食品安全不容任何兒戲。
這種外賣被“掉包”事件,侵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與經濟利益,同時,也可能讓消費者交上一筆“健康稅”;對正規(guī)飯店的品牌權益也是一種嚴重侵害。
目前餓了么平臺已停止該騎手的服務資格,并向相關部門舉報。而筆者認為,除了平臺方要盡快查缺補漏、消除隱患,針對“假賬單是如何打出來的”等疑問,相關部門也要徹查,對其中的違規(guī)違法行為予以重罰。伴隨新事物產生的新問題,監(jiān)管部門必須研究新的解決措施,不斷筑牢食品安全“防火墻”。
何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