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文旅 > 正文

一注野菜香

2021-03-30 09:03:44 來源:市場星報   編輯:田雙   
凡市場星報、安徽財經(jīng)網(wǎng)、掌中安徽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于市場星報所有。任何媒體、網(wǎng)站或者個人,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zhuǎn)載、鏈接、轉(zhuǎn)帖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jīng)授權的媒體、網(wǎng)站,在轉(zhuǎn)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市場星報、安徽財經(jīng)網(wǎng)或者掌中安徽”,違者本單位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閑著散走,一地的薺菜抽苔開花,透碎地白,從草叢中突出,如進入濃春的符號。三月天,薺菜老了,和尋常的野草有多少區(qū)別。野菜之于鄉(xiāng)村,是青中的精靈,薺菜算得上代表。野菜和野草有區(qū)別,菜是用來食用的,而草多要被除去,如在田中,就要反復地鋤、反復地拔。稱之為野菜的,又分為兩類,人能進口的和牲口們食用的。不過界限不明顯,牛羊啃青,青中有草,草可算得上野菜?

多年前,農(nóng)村半大孩子,常做兩件事,打豬草、挖野菜。豬草好打,野菜難挖。左手一只籃子,右手挎只筐子?鹱臃咆i草,籃子擱野菜,涇渭分明。豬嘴毛躁,除有毒的都能進口,選擇的空間大。野菜是用來人吃的,馬虎不得,能挖得也就那么多,一不小心,還會混進一兩株讓人上吐下瀉送人命的毒草。鄉(xiāng)間常挖的野菜,掰著指頭可數(shù)過來,薺菜、馬蘭頭、黃蘿卜、蒲公英、小小蒜,也就那么十來種,閉著眼都識得。挖來的野菜用場不大,鹽腌了,當作小菜吃。有幾年特殊,斷糧斷頓,野菜拌糠,吃著拉嗓子,還是救了不少人的命。

有幾種野菜功勞大,真得記上幾筆;一也,我說不上它學名,葉子灰綠,如上面撒了層塵土,煮熟了不好吃,有股子泥土的味道。但灰灰菜不怕干旱,干旱年景生長得旺盛。水淹一條線,干旱一大片。旱比洪澇更可怕,大旱天,缺糧時,灰灰菜登場了,鋪天蓋地地長,用它充饑飽肚子,是最好的選擇。餓極了,一把灰灰草,還真如山珍海味。

馬齒莧,葉如馬齒,據(jù)說后羿射日時,救過太陽的命,由此不怕曬,曬不死。大熱天馬齒莧清涼解熱,酸酸的好吃。馬齒莧似乎無處不在,房前屋后,田間地頭,都能找到它的身影。有意思的是雞不吃、豬不拱,就單為人準備似的。油荊棘,碧綠,鋸齒狀的葉子,戳手又戳嘴,但卻是做小菜的好材料,切碎了拌上鹽粒,和小么蒜(野蒜)攪和在一起,泛著撲鼻的清香,是下飯的首選。油荊棘成片成片生長,不擇地,再貧脊的地方,也能潑潑的汪上一層。挖野菜,油荊棘是我們喜歡的,一挖一堆,抖抖就是一籃子。油荊棘,作當家菜,終讓我們的筷子有了個去處。野菜雖好,畢竟是野的,比不上菜園里的菜鮮嫩可口。它們只是一種補充,是苦日子里的根根須須。咬得菜根香,指的絕不是野菜。當野菜登上大雅之堂時,日子陡然變得十分美好。

晚上妻子包餃子,早早的就打招呼,都回來,薺菜餃子。兩斤薺菜一斤肉,家里人一律地嫌肉多了,吃不出薺菜味。講實話,我吃的是種情趣,對薺菜鐘愛不起來。薺菜在鄉(xiāng)間永遠長在野地里,熟田熟地里,只能躲躲閃閃,鋤子不留情,最好的居住地只能是田埂荒地墳頭。鄉(xiāng)里人挑眼令色,薺菜就是薺菜,一點詩意也沒有。女兒吃得鮮美,我說小時吃夠了。女兒回答,也太幸福了。我回以一笑,算不上勉強。詩人朋友從鄉(xiāng)間回,捎回來了一袋子馬蘭頭,清清爽爽的,忙著在網(wǎng)上曬,自然贏得一片稱贊聲。詩人寫詩,跟上了一批和詩的貼子,馬蘭頭頓時成了一朵花。

一注野菜香還是油然而起。閑散中,老薺菜引來了米粒大的草蜂,還有老人牽著的孩子。老人指點薺菜,想來是和孩子說薺菜的故事。孩子突然脫手,奶聲奶氣地說,種進餃子里,種進餃子里……

安徽肥西 張建春

分享到:

安徽財經(jīng)網(wǎng)手機版

市場星報公眾微信

市場星報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