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南京機場到安徽岳西,走高速,3個半小時。途經(jīng)馬鞍山、蕪湖、銅陵、樅陽、安慶等幾座城市。一路山川陌野,滿眼旖旎,始知作為一個北方人,為什么我如此地熱愛南方,向往那些溫潤的感覺與曼妙的情懷。想起2002年11月,參加黃山筆會,與南方作家結下深厚友誼,遂給馬鞍山的翠華姐、曉平兄、迎兵弟發(fā)手機短信:在馬鞍山想你!誰知,無一發(fā)出。少頃,機響:中國××提醒您已欠費停機。
入住安徽(岳西)天際大酒店,與CCTV-7·鄉(xiāng)村大世界節(jié)目組老邱會合。邱,黑龍江人,央視導演,自謂與哈爾濱著名作家阿成、小小說作家袁炳發(fā)是哥們。我說,上述仙,俺也熟。邱遂撥手機,一陣嗯哈啊呀暈切汗之后,說:情況屬實!
自古安慶多才俊,民國以降尤甚。嚴鳳英、王少舫、陳獨秀、程長庚、張恨水、鄧石如、朱光潛、朱湘,直至詩人海子,無不令世人景仰。當然,還有張玉良,一個命運多舛才華橫溢的女子。4月25日晚,《畫魂——張玉良傳》作者石楠先生來岳西講學,在文友歡迎的飯局上,有幸忝列先生側位,添水(先生不喝酒)夾菜,并冒昧為正在編輯的《活著,走著想著》一書約稿。先生仁慈,欣然應允。
26日早,岳西縣旅游局副局長、攝影家葛岳城先生驅車帶我們游岳西。318國道,經(jīng)過明堂山風景區(qū),只見山峰聳立,云霧繚繞,路邊茶園,有頭戴圍巾之婦女彎腰低頭,雙手忙碌。葛局長說,這里是集奇松、峻石、云海、瀑布于一體,至今保持著純天然的原始生態(tài)區(qū),方圓50公里,不僅是植物的寶庫,也是動物的樂園。因為要趕往下一個地點——冶溪鎮(zhèn),便沒有停留,而是尋一山野人家歇腳,喝茶。茶是六安瓜片。記得岳西才子胡竹峰在《煎茶日記》中說到六安瓜片的好:春天,喝六安瓜片,就像守著自己的紅粉知己,一杯茶,分解成一口口淺淺的心事。
紅粉知己?說得好。
冶溪鎮(zhèn)地處大別山腹地的岳西縣西南邊陲,屬皖鄂兩省的岳西、太湖、英山三縣結合部,四面環(huán)山,中間盆地,一條叫作冶溪的河流貫穿全境,兩岸民居羅列,古樹參天。村民告訴我們,全鎮(zhèn)共有2000多株百年以上的古樹?墒,我叫不出這些古樹的名字,只能從標識牌上辨別哪些是香樟、苦櫧、楓楊,哪些是紫柳、青岡櫟和枸骨冬青。其中,最著名的當屬溪河村陶邊組蠻坪壩上的兩株苦櫧。林業(yè)專家考證,這兩株苦櫧樹齡均在1050年以上,一雄一雌,孿生,兩樹相距只有3米,冠幅平均21.28米,雄東雌西,雄粗雌細,然合圍均要五六人。
關于這兩株苦櫧,還有一個傳說,即宋朝某年某月某日某男某女曾殉情于斯,死后不久,此地生出兩株苦櫧樹芽,正所謂生不能同羅帳,死化作連理枝也。
位于冶溪鎮(zhèn)東南6公里處的聯(lián)慶村旗形山下,有一古建筑曰聯(lián)慶堂。堂前碑文記載:此堂為方姓祖居地,建于明末清初,坐西朝東,磚木結構,一進七重,高12米,長86米,寬24米,占地面積1800平方米。初建時,主廂房依次排列為:一重傭工、仆人居所;二重客室;三四重大堂主建筑,中有涼亭、戲臺,東西兩根主梁龍頭鳳尾,兩廂一為書房,一為閨閣,皆木雕精細,人物掌故,花鳥魚蟲,飛禽走獸栩栩如生;五六重為正廳,乃婚喪典禮之地;七重為列祖列宗牌位供奉處,逢年過節(jié),方氏子孫在此集中舉行祭祀活動。當然,這些都是陳年舊事了。同這片土地上的大多數(shù)古建筑一樣,如今的聯(lián)慶堂早已破敗不堪,僅存的幾十根木樁勉強地支撐著那些殘磚碎瓦,大片的陽光透過屋頂傾瀉如注。陽光下,一老太坐在院子里削著竹筍,不知道她是不是方家后裔。舉起相機——老太沒有回避,亦沒有伸手索要小費,而是溫和一笑。
位于司空山西部的金盆村有一遠近聞名的石拱橋,從岸上看,它形似彎弓;從橋下看,它狀如滿月。沿橋兩岸,古樹遮陰蔽日,流水潺潺,橋身長18米,寬4米,高8米,據(jù)說為南宋末年淮西安撫使張德興將軍為抗擊元軍,在古驛道(兵道)上建的橋梁。橋的正中有塊四方形的石板,上鑿孔方兄圖案,當?shù)厝私凶鲥X徽。莫名其妙的是這橋的名稱——轉背橋。村長說:點背的人走此橋就會轉運。那么點正的呢?一笑。
從冶溪鎮(zhèn)走西線,雖坡陡路窄,越野車卻可以開到半山腰的松波寺。葛局長說:余下的路,你們自己走吧!我在東線的正門等你們。葛局長為我們找了導游,可導游也未走過幾次西線,所以,下車不久,我們就迷了路,幸遇老鄉(xiāng)及時指點,又引領一段才步入正途。怎奈我數(shù)日感冒,四肢無力,原本1000米左右的山峰不在話下,今兒個卻栽了跟頭!
27日早,天峽山莊,天未亮即聞鳥啼聲。早餐后,導游帶我、邱導游天峽景區(qū),并告曰:天峽者,谷長10公里,最大切割深度近千米,草木葳蕤,百花爭艷,峭壁林立,飛瀑流泉,其中尤以九連瀑布群、高山濕地公園、原生態(tài)山水田園最為著名。誠如斯言。不過我的興趣似乎不在瀑布,不在濕地,不在田園,而是山澗幽谷之中,那一株株未曾見過的樹木:油麻古藤、百年檵木、五信子、銀縷梅……尤其后者,為6700萬年前最古老的被子植物物種——金縷梅科新屬新種,和裸子植物銀杏、水杉一樣,被譽為活化石樹種,列入國家重點保護的瀕危植物名錄。據(jù)說,該景區(qū)目前共發(fā)現(xiàn)野生銀縷梅54株,胸徑從1~27厘米不等,分布于海拔400~480米的向陽闊葉林中,呈4小片塊狀分布,數(shù)量之多,極為罕見。
此時的銀縷梅已過了花期,但仍姿態(tài)婆娑,枝葉繁茂,讓人想起江南的女子。
遼寧沈陽 程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