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中)和新四軍軍長葉挺(右)、副軍長項英留影
從北伐戰(zhàn)爭中戰(zhàn)功赫赫的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獨立團團長,到抗日戰(zhàn)爭時期威名遠揚的新四軍軍長,葉挺將軍一生波瀾壯闊、坎坷悲壯,經歷了勝利、失敗、曲解、囚牢等各種考驗,出獄后不久在一場空難中離世,時年50歲。
在葉挺的故鄉(xiāng)——廣東省惠州市惠陽區(qū)秋長街道周田村,坐落著占地面積300畝的葉挺將軍紀念園,這里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葉挺故居、葉挺紀念館、騰云學堂、會水樓等建筑。
率領獨立團屢立戰(zhàn)功
走進葉挺將軍紀念園,在白馬將軍銅像廣場,挺立著葉挺將軍策馬奮戰(zhàn)的銅像,上書“領導抗敵 卓著勛勞”,正是葉挺將軍鐵骨錚錚、戎馬一生的寫照。
東征、南討勝利后,廣東革命根據地得到進一步鞏固。1926年5月,為援助國民革命軍第八軍抵御直系軍閥吳佩孚的南犯,葉挺獨立團(原為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第三十四團)奉命作為北伐先遣隊,從肇慶出發(fā)開赴湖南前線,率先揭開北伐戰(zhàn)爭的“血戰(zhàn)”序幕。
在葉挺紀念館的《北伐先鋒 保衛(wèi)武漢》展區(qū),充分展現(xiàn)了葉挺將軍率獨立團斬關奪隘的戰(zhàn)績。進攸縣、打醴陵、克平江、奪汀泗、取咸寧……葉挺獨立團勇猛善戰(zhàn),所向無敵,“鐵軍”威名由此遠播。
“汀泗橋是咸寧縣屬的一個小集鎮(zhèn),北去武漢,南至湘粵,地勢險要、易守難攻。”葉挺將軍紀念園講解員古婉珊介紹,在敵我雙方對峙期間,葉挺將軍向當?shù)剞r民請教,獲知一條小路繞道古塘角,直插敵后,致敵軍全線崩潰,振奮了北伐軍的士氣。
短短數(shù)月,葉挺所率的獨立團轉戰(zhàn)湘、鄂、贛三省,行軍數(shù)千里,屢建奇功,尤其是在汀泗橋、賀勝橋這兩個北伐最有名的戰(zhàn)役中發(fā)揮了關鍵性作用。
如今,葉挺紀念館內還原了當年葉挺獨立團“血戰(zhàn)汀泗橋”的場景,帶觀眾重回硝煙彌漫的戰(zhàn)爭年代,感受葉挺將軍在戰(zhàn)場上指揮千軍萬馬、叱咤風云的魄力。
1927年1月,湖北省及武漢各界人士委托武漢漢陽兵工廠制作了一塊高1米、寬0.5米的鐵盾牌,正面鐫刻兩個大字“鐵軍”,贈送給第四軍。葉挺紀念館仿制了這塊“鐵軍”盾牌,供世人瞻仰,讓鐵軍精神代代相傳。
獄中寫下《囚歌》以明志
1941年1月,國民黨制造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在遭國民黨軍重兵包圍的嚴峻情況下,葉挺指揮部隊奮起突圍,浴血奮戰(zhàn)8個晝夜。他在與國民黨軍交涉時遭無理扣押,后來被輾轉關押于上饒、桂林、恩施、重慶等地,囚禁長達5年2個月。
在囚牢期間,為使葉挺屈服,國民黨使盡種種手段威逼利誘。無論是“上饒宴請”“蔣介石的封官”,還是“骨肉情的感化”,葉挺絲毫不為所動。
“為人進出的門緊鎖著,為狗爬走的洞敞開著,一個聲音高叫著:爬出來呵,給爾自由!我渴望著自由,但也深知道,人的軀體哪能由狗的洞子爬出……”1942年11月,葉挺在重慶的紅爐廠囚室寫下了慷慨悲壯的《囚歌》以明志。
講解員古婉珊特別提到,《囚歌》寫好后,葉挺在下面簽上了“六面碰壁居士”的名字,托夫人李秀文帶給了郭沫若。郭沫若收到后一再捧讀,評價說“葉挺的詩是生命和血寫成的,他的詩就是他自己”。
1946年3月4日,在中共中央和各界人士的不懈努力之下,葉挺終于迎來自由。出獄后的第10個小時,他寫下人生第二份入黨申請書。中共中央復電,稱贊葉挺忠誠地為中國民族解放與人民解放事業(yè)進行了20余年的奮斗、經歷了種種考驗,決定接受葉挺重新加入中國共產黨。
同年4月8日,葉挺與夫人李秀文、女兒葉揚眉和兒子阿九等人乘飛機返回延安,在山西興縣黑茶山不幸遇難。正如《囚歌》中所寫,葉挺在烈火和熱血中得到永生,永遠活在人們心中,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勇往直前,開拓進取。
糜朝霞 據《南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