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文旅 > 正文

人間至味——云南野生菌

2021-08-23 09:01:35 來源:市場星報   編輯:田雙   
凡市場星報、安徽財經(jīng)網(wǎng)、掌中安徽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quán)均屬于市場星報所有。任何媒體、網(wǎng)站或者個人,未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鏈接、轉(zhuǎn)帖或以其他方式復(fù)制發(fā)表;已經(jīng)授權(quán)的媒體、網(wǎng)站,在轉(zhuǎn)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市場星報、安徽財經(jīng)網(wǎng)或者掌中安徽”,違者本單位將依法追究法律責(zé)任。

大家都知道,云南野生菌多,云南人也最喜歡吃野生菌。每年7、8月,是云南野生菌大量上市的時間。我們稱為“試毒大會”。因為,這段時間也經(jīng)常有吃菌中毒的新聞爆出。“紅桿桿,白傘傘,吃完一起躺板板……”最近很流行的這首網(wǎng)絡(luò)歌曲,就是描述人們吃了有毒菌的后果。中毒的人出現(xiàn)幻聽,幻覺、昏迷,有的甚至死亡。就算是這樣,仍然阻止不了云南人吃野生菌的熱情。

宋代楊萬里在《蕈子》里提到:“響如鵝掌味如蜜,滑似蒪絲無點澀。傘不如笠釘勝笠,香留齒牙麝莫及。”描述了菌子的美味。可見,咱們中國人吃菌子的歷史很悠久了。

云南野生菌分為二個綱、十一個目、三十五個科、九十六個屬、約二百五十種,占食用菌的一半以上。

兒時,最開心的事就是上山撿菌子了。下過幾場雨之后,山上的菌子開始像小精靈一樣,爭先恐后地冒出頭來了。靦腆一些的還藏在土里哩。我們往往是口里唱著“采蘑菇的小姑娘”,拿著小竹籃,戴頂小草帽,穿上手工的塑料底布鞋,特意準(zhǔn)備一根尖棍子。就上山了。

每次撿到菌,小伙伴總會大喊,這里一朵青頭菌,那里一朵雞油菌,“奶漿菌!不是一朵,是一片!”喊得人心里發(fā)慌,總怕落后了。通常撿的菌有:牛肝菌、青頭菌、奶漿菌、銅綠菌等等。萬一撿到雞樅,那可就走大運了。因為雞樅的根很長,大部分在土里,又很珍貴,所以,這時候,我們準(zhǔn)備的尖棍子就派上用場了。用尖木棍小心翼翼地往下挖,挖到最底部才能把雞樅從土里取出來。然后要把土回填進(jìn)窩里,來年還會長出雞樅。要是小孩子撿到雞樅,除了被伙伴羨慕,一家人就可以“打牙祭”了。記憶中我只撿過三次雞樅,那時的興奮勁兒,真不亞于中了彩票。

每次撿完菌,小伙伴們都要比一比。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撿的是最多最好的。每朵菌上都掛著清晨的泥土,帶著大自然的清香。我們還會挑出最嫩的奶漿菌,直接生吃。吃進(jìn)嘴里又脆又甜。

撿到的菌拿回家,我們總是用南瓜葉來洗。因為南瓜葉表面有很多小絨刺,洗得又快又干凈。

雞樅燒湯最鮮美。新鮮雞樅,直接放山泉水煮,放點鹽就可以起鍋。汪曾祺先生在《菌小譜》中寫道:“雞樅是菌中之王。味道如何,真難比方。”

烹飪好的菌抬上桌,顏色鮮亮,鮮香四溢,讓人垂涎三尺,真是人間極品。難怪汪老離開云南四十多年,都忘不了云南野生菌,對云南野生菌推崇備至。

直到現(xiàn)在,每年我都要回老家去撿菌,走走小時候走過的路,爬爬兒時爬過的山,到自己的“菌窩”看一看。雖然每次撿到的菌不多,但心情總是很好的,仿佛時光倒回一樣,又重溫了一遍藏在舊時光里的溫暖和美好。

楊桂敏 云南昆明

上一篇:花香藏不住
下一篇:行走的月餅
分享到:

安徽財經(jīng)網(wǎng)手機(jī)版

市場星報公眾微信

市場星報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