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是一個喧囂的季節(jié)。蛙聲、蟬鳴、鶯歌、雀喳,仿佛一場盛大的歌詠比賽,此起彼伏,不絕于耳。在這些歌聲中,我最喜歡的是一樹蟬鳴。
傍晚,漫步河灣,清風(fēng)徐來,在送來一陣松濤的同時,也送來一曲蟬鳴。蟬聲,有些蒼涼,有些悠遠。不知它們藏在哪兒,不見其形,但聞其聲。或許,它們正以這種方式告訴我們,不管你愿意不愿意,夏天都是它們的舞臺。
我之所以喜歡聽蟬,并不是因為蟬聲有多悅耳,而是因為蟬的內(nèi)涵。換言之,就是它們對待黑暗與光明的態(tài)度,令人敬仰。蟬的一生,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在黑暗陰濕的地下度過的。蟬在地下,要經(jīng)過四五年的韜光養(yǎng)晦,才能修成正果。而在地上,它們的生命周期滿打滿算也就四個月,真可謂“臺上十分鐘,臺下十年功”。然而,一旦飛上天空,它們便會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歌唱光明,謳歌愛情。
與其說,蟬鳴是一種哭、一種怨,還不如說它是一種歌、一種贊,蟬兒用自己特有的行為藝術(shù)頌揚生命、呼喚愛情,就像風(fēng)兒一樣把夏天填得滿滿當(dāng)當(dāng)。在雄蟬眼里,雌蟬就是自己遲來的幸福;而在雌蟬心中,雄蟬就是自己一生的等候。雄蟬在歌唱時,從不言及自己苦難的過去,更不悲嘆短暫的未來,有人賞識也好,沒人推崇也罷,只為譜寫一曲生命的贊歌!
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仁人志士都以蟬為題,借物言志。駱賓王有“露重飛難進,風(fēng)多響易沉”的磨難,李商隱有“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的凄婉,王籍有“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的悠遠,虞世南有“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fēng)”的高冷。誰能說,這些詩句不是在昭示生命的真諦!
每個生命都有一個感人的故事,每個故事都有一段不朽的傳奇。蟬是平常的,但為了光明,為了愛情,它們不卑不亢,積極向上。蟬的生命歷程,猶如一部人生哲學(xué)。但愿,我們能像蟬兒一樣,以一百分的努力,過八十分的人生;但愿,我們能像蟬兒一樣,參禪悟道,淺唱流年……
曾正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