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我進入市場星報社的第15個年頭,恰逢報紙創(chuàng)刊30周年,很榮幸陪伴報社走過一半的歲月。我在報社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以報社工作為主,第二階段以在基層扶貧為主。2007年,機緣巧合,我進入安徽市場報(2010年5月10日改名市場星報)實習。進報社的第一天,社領導安排我在新聞部實習,帶我的是一名年輕記者李尚輝老師。那天我印象很深,因為當天我獨自完成了一個采訪。實習生是沒有工作設備的,當年還是塞班系統(tǒng)手機縱橫天下的年代,首先得想辦法解決拍照問題。我打電話給朋友,最終借到一部很重的單反相機。
下午扛著相機,我就去采訪了。問了些啥,拍了些啥,記憶已經模糊,只記得周圍人群知道我來采訪后,一窩蜂圍上來向我反映問題。沒有采訪經驗,也不適應這樣的交流方式,硬著頭皮完成了本次采訪后,我便匆匆趕回報社寫稿。“稿子有些地方口語化了,需要修改一下,整體寫得還可以。”李老師的評價,讓我人生第一次采訪有個還不錯的收尾。
沒過多久,報社要建網站,由于沒有服務器,報社就暫借人民網安徽頻道的服務器建站,但需要安排一名專職人員駐點辦公,我正值年輕,加上對網絡比較感興趣,于是我便成了那個人選。報社的第一個網站名字叫做“新徽網”,我和它相伴了兩年。2009年底,報社有了自己的服務器,我被召喚回來。這一年,我也從實習生變成了正式員工;貋砗,根據工作性質,我被安排在網絡部,后來又到了新媒體部。
2018年9月初,迎來我工作的第二個階段,安徽出版集團駐太湖縣佛圖寺村的扶貧工作下派到了報社,需要一名年輕的男性黨員到村開展扶貧工作,作為一名黨員,我主動請纓投身脫貧攻堅的戰(zhàn)斗中。但同時,我的心情是復雜的。沒有基層經驗,我能扎根基層做好扶貧工作嗎?能取得當地百姓的信賴嗎?整理思緒后,我告訴自己,要俯下身,沉下心,真心實意為人民造福,腳踏實地為群眾辦事。9月10日,是我妻子的生日,也是我啟程的日子。中午一起吃了個便飯,我便告別她和年幼的孩子,踏上征程。
駐村伊始,最大的困難不是環(huán)境,而是語言。當地方言不太好懂,猶記得第一次在鎮(zhèn)里參加會議,全程有一種聽天書的感覺,幸好我們工作隊有位同事是本地人,很多時候都是他幫著翻譯。想要更快融入群眾,和他們打成一片,只有一個字:勤!多入戶,多傾聽。在同事和兩委成員的幫助下,每天入戶成了必備功課。入戶走訪時,我依然保留當記者時采訪的習慣,帶著本子帶著筆,一邊聆聽,一邊記錄。大約半年時間,我基本克服了語言問題。
在農村,致貧的原因很多,而我們在基層的目的,就是要幫助貧困戶擺脫貧困,讓他們過上好日子。蔡宗寶,因意外失去了左臂的貧困戶,響應脫貧攻堅號召發(fā)展鴿子養(yǎng)殖,但銷路成了問題。走訪時我將問題記錄下來,回到村委會和兩委商議解決辦法。大家先是發(fā)朋友圈幫忙助力,然后通過各種渠道找銷路,我跑酒店推銷、村兩委找鎮(zhèn)政府幫忙,最終500只鴿子在大家齊心協(xié)力下全部賣完,收益1.8萬元。
“感謝扶貧工作隊,我要好好面對生活!”當我把錢交給蔡宗寶時,他緊抓我的手,笑著流下了眼淚。走出他家,迎著暖暖的風,風中夾雜著泥土清香撲面而來,一絲暖意涌上心頭,腦中想著他們一個個幸福的笑容,明白這是我扶貧工作的最大動力。
2020年,我個人被評為省委宣傳部優(yōu)秀黨員,這不僅僅是對我的鼓勵、鞭策,更是一份責任和擔當!“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2021年7月,我在朋友圈里引用總書記的一句話,為自己的扶貧生涯畫上了句號。扶貧雖已結束,但群眾事無小事,只要是有利于人民群眾的,我依然會盡力盡責去做。
一路走來,我與報社共成長,見證了輝煌,也經歷了艱辛。感謝報社給我這樣一個舞臺,讓我有機會能領略不同領域的風采,增長自己的見識,也有機會走入基層,感受來自基層的苦與甜。三十周年,三十而立,我相信報社會越來越好,我也將繼續(xù)伴隨報社整裝再出發(fā)!
郭 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