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星報官方網站
全國數字出版轉型示范單位
m.zgstyb.cn
您的位置: 首頁 > 星評論 > 正文

將六尺巷的“謙和禮讓”融入我們生活中

2024-10-21 08:53:55 來源:市場星報   編輯:田雙   

“一紙書來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每當吟起這首詩,人們自然就會想起安徽桐城的六尺巷。

10月17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桐城六尺巷,重溫張吳禮讓典故,察看桐城歷史文化展陳。

六尺巷,不僅見證了300年前張英家族與鄰里間“以禮為先、以讓為賢、以和為貴”的和諧共處,更以其背后的“和”意,成為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與社會治理智慧的生動詮釋,在新時代煥發(fā)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六尺巷的故事雖然發(fā)生在清朝,然而其典故蘊含的文化內涵卻承載著中國古人的歷史智慧和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相互禮讓、以和為貴”,先人化解矛盾的智慧,對于解決好當前的民生問題,化解當下的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和諧,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六尺巷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親切地對居民和游客說,六尺巷體現了先人化解矛盾的歷史智慧,要作為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場所,發(fā)揮好中華民族講求禮讓、以和為貴傳統(tǒng)美德的作用,營造安居樂業(yè)的和諧社會環(huán)境。

六尺巷文化的源遠流長、歷久彌新。近年來,桐城市從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六尺巷典故中汲取智慧,將六尺巷典故中蘊含的“謙和禮讓”“和為貴”文化注入社會治理,形成“新時代六尺巷工作法”,探索出一條社會治理新路徑。當地人民法院創(chuàng)新推出的“聽、辨、勸、借、讓、和”六步調解法,有效解決了眾多群眾矛盾,促進了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這一做法不僅在當地取得了顯著成效,更逐漸走向全國,成為新時代社會治理的典范。它展示了六尺巷精神在新時代的廣泛應用和深遠影響,也體現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中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繼承與弘揚的重要性。

據了解,“新時代六尺巷工作法”現已獲評全國新時代“楓橋經驗”先進典型,這進一步證明了六尺巷精神的時代價值與現實意義。在湖北、廣西、山東等地的基層政法部門,六尺巷的經驗被廣泛應用于解紛實踐,成為化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和諧的有效手段。

和諧是社會發(fā)展的基石,是人民幸福的源泉。民生無小事,把民生的事情辦好了,社會矛盾就少了,社會就和諧了。一封家書,故事流芳;六尺窄巷,寬在禮讓。在新時代的征程上,只要我們每個人牢記總書記的囑托,自覺地將六尺巷的“謙和禮讓”注入我們的生活中,就一定能營造出安居樂業(yè)的和諧社會環(huán)境。

栗 水

凡市場星報、安徽財經網、掌中安徽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于市場星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者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帖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授權的媒體、網站,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市場星報、安徽財經網或者掌中安徽”,違者本單位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熱線電話:0551-62620110
舉報電話:0551-64376913
舉報郵箱:3598612204@qq.com
分享到:

安徽財經網手機版

市場星報公眾微信

市場星報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