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熹微,冬日的寒氣裹挾著困意撞進窗欞,書頁的沙沙聲與筆尖的窸窣聲在教室里織成一張細密的網(wǎng)。從暖融融的被窩到冰冷的課桌,從假期的閑散到課業(yè)的繁重,這場與自我的較量,恰似破繭前的陣痛,注定成為青春最深刻的印記。
初春的雨絲斜斜掠過玻璃,在窗臺上濺起細碎的水花。數(shù)學(xué)課上,平方根的性質(zhì)如催眠的咒語,將思緒拽入混沌;政治課上,抽象的概念化作荊棘,刺破記憶的防線。我望著試卷上重復(fù)的錯題,那些被紅筆圈畫的痕跡,是成長路上歪斜卻執(zhí)著的腳印。體育測試的哨聲響起時,冷風(fēng)灌入肺葉的刺痛,竟與解出難題時豁然開朗的暢快異曲同工。原來所謂“破繭”,從不是一蹴而就的頓悟,而是無數(shù)個晨昏中,與困倦、畏難、惰性反復(fù)較量的修行。
深夜的臺燈下,墨跡在習(xí)題冊上蜿蜒成河。偶然抬眼,望見玻璃窗上映出的身影:發(fā)絲凌亂,眼底泛青,卻緊握著筆桿如同握住一柄長劍。李白的“長風(fēng)破浪會有時”在書頁間流淌,蘇軾的“竹杖芒鞋輕勝馬”于耳畔回響。古人將星月納入詩行,而此刻的我,正將青春鐫刻進每一道算錯的試題、每一頁批注的講義。那些被揉皺又展平的試卷,何嘗不是另一種詩箋?上面寫滿少年與知識博弈的豪情,也記錄著從“錯三次”到“懂透徹”的蛻變。
2025號列車正轟鳴著駛向地平線,月臺上,有人整裝待發(fā),有人仍在系緊鞋帶。但我知道,只要腳步不停,每個尋夢者終將在自己的時區(qū)里,遇見破曉的天光。畢竟青春這場遠征,本就不是競速,而是讓每滴汗水都凝結(jié)成破土而出的力量——以志為帆,以夢為舵,踏碎迷茫,自成乾坤。
合肥市行知實驗中學(xué)七(11)班 胡舒涵 指導(dǎo)老師:劉揚
熱線電話:0551-62620110
舉報電話:0551-64376913
舉報郵箱:35986122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