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清明,新建鎮(zhèn)七甸村重力自然村的楊建平一家都要在中堂擺下一張方桌,擺上果品、菜肴等,祭奠在解放一江山島戰(zhàn)役中犧牲的父親楊洪芝,中堂的木墻壁上掛著一張烈士的畫像,略顯稚嫩的臉龐,眉清目秀,穿著解放軍軍裝。
楊洪芝有一個哥哥兩個妹妹,他犧牲后幾年,當他的大妹妹楊子娟生了一個兒子時,父親楊爐奎主張把這個孩子過繼到楊洪芝名下當兒子,取名為“楊建平”。
“父親犧牲時只有18周歲,我外公生前一直想到臺州椒江去看看他,但路遠不便,只有每年在家里對著那個方向祭拜!闭f到這里,楊建平哽咽了。
清明節(jié)前夕,人民日報微信公眾號刊登了烈士尋親的信息,其實縉云這方和烈士的親屬一直有關(guān)注和聯(lián)系。4月5日,記者跟隨縣退役軍人事務局的工作人員去看望了楊建平。
楊洪芝,新建鎮(zhèn)七甸村重力自然村人,《楊氏宗譜》記載生于1936年11月18日(農(nóng)歷),名為“鴻枝”。1953年2月在本縣入伍,1955年1月18日在解放一江山島戰(zhàn)役中英勇犧牲,被追記二等功一次,安葬于臺州椒江的解放一江山島烈士陵園內(nèi)。
“2005年解放一江山島50周年時我們?nèi)ミ^椒江,我終于踏上了父親為之流血犧牲的熱土……”楊建平說從小他就知道父親是位英雄。
時間逆流而上,回到了1955年1月18日。這天上午8時整,中國人民解放軍陸?杖娐(lián)合作戰(zhàn),向一江山島發(fā)起進攻。楊洪芝所在的60師178團3營10連奉命參加戰(zhàn)斗。楊洪芝人小但志氣高,又機智靈活,臨戰(zhàn)前調(diào)任連部通訊員,負責在戰(zhàn)斗中用信號槍和旗語與上級聯(lián)絡。
炮聲隆隆,下午2時29分,突擊連隊登陸成功,隨即向203高地發(fā)起沖鋒。站在顯眼處手拿信號旗的楊洪芝成了敵人的活靶子,他遭到敵人火力射擊,左臂負傷流血不止。
“立刻撤離火線!”司務長下令。
但倔強的楊洪芝沒執(zhí)行命令,依然堅守崗位。之后又2次中彈。他的雙腿因中彈不能行走,但他用手在地上爬,跟著部隊一起前進。
連長下了三道命令讓他原地等待救援,但決意不退,緊跟著部隊,一步一步艱難地爬行著,誓死要完成自己的聯(lián)絡任務。
疼!真疼!楊洪芝分明感到了鉆心的疼痛,但他爬行的雙手一刻也沒停下。
下午3點48分,南北一江山島的四個制高點全部被我軍占領(lǐng),紅旗插上了203高地。
在漫山的硝煙中,突然,一顆炮彈落在他身邊,爆炸掀起的大堆土石將楊洪芝深深地掩埋。
第二天,打掃戰(zhàn)場的部隊把深埋在泥石堆中的楊洪芝遺體挖出,只見他一手緊握紅藍兩面小旗,一手緊握槍支,兩腳已被巖石砸得血肉模糊。在場的人無不為之慟哭,遺體運回海門,并安葬在椒江烈士陵園的青山上。
鑒于楊洪芝烈士在戰(zhàn)斗中英勇頑強、功績顯著,部隊黨委決定:追記二等功一次,并號召全體指戰(zhàn)員向楊洪芝烈士學習。
走進解放一江山島烈士紀念館,可以看見他,手拿信號旗,隨時準備向前沖,紀念館為他塑像,讓他永遠活在18歲!
在楊碧鐘心里,堂叔楊洪芝永遠活著,“我今年80歲了,他比我大6歲,86歲了。”坐在中堂的凳子上,楊碧鐘宛然看見一位少年正在認真地編著竹篾!八r候?qū)W做篾,還沒學出師就報名參軍了。他常在這兒做篾活!睏畋嚏娪∠笊羁痰氖牵幸荒暾,叔侄倆去里西巖(一處地名)玩,他就要堂叔背他,堂叔二話不說,背起他就爬山,“有100多米長的路吧!
后來,楊碧鐘去讀書,楊洪芝去參軍,兩人就沒聯(lián)系了。得知楊洪芝犧牲時,楊碧鐘很難過,又很敬佩他,“他人很忠實,這和他后來在部隊英勇無畏,忠于祖國忠于人民是一脈相承的!
楊家的家風好,父親為人正直,解放初是農(nóng)會長,村里人都叫他“農(nóng)會長”,不叫名字。他曾把大兒子送去參軍,但因為身體原因又回來了。
受烈士精神的影響,楊建平的兒子楊鎮(zhèn)長大后也去參軍。從小他就聽著烈士故事長大,在心里埋下了一顆參軍報國的種子。
如今,楊鎮(zhèn)退伍回家,在一家廠里上班。每次回家,他總是要到中堂那瞻仰下爺爺?shù)倪z像,F(xiàn)在,他有了一雙女兒,他要把爺爺?shù)墓适轮v給她們聽。
楊建平一家
“生活在英雄曾經(jīng)生活過的房子里,挺好的。”楊鎮(zhèn)說。
楊家老房子外面有條小路,通往村口,時已四月,草青青,樹綠綠,流水淙淙,一年又一年,它們一直在等著一位少年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