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了《關于減輕中小學教師負擔進一步營造教育教學良好環(huán)境的若干意見》(下稱《意見》),要求將教師督查評比考核事項減少一半以上,堅決杜絕向教師強制攤派無關社會事務,并對教師借調、表格填寫等事項作出安排。(12月16日 新華網(wǎng))
眾所周知,學校是教育教學場所,而教師的主要工作就是教書育人,但近年來,學校和教師的額外負擔逐漸加重。除了與教育教學勉強的一些事務性工作外,學校和教師甚至還要承擔各種社會工作,而這些額外工作多來自于一些黨政機關的“轉包”“指派”,導致不少學校和教師承擔了大量本職外事務,分散時間精力,影響教育教學正常開展。
當前,很多非教學任務,甚至成為學校和教師工作的重點,這無疑是用形式主義折騰教師。一些部門將學校納入業(yè)務管轄范圍,學校被迫“扎扎實實走過場,認認真真干虛活”,使不少教師的工作量嚴重超負荷。如果教師總是為了那些與教育教學工作無關的事情勞神費心,教師的精神狀況、心理狀態(tài)和職業(yè)信仰等,必將受到很大削弱,長此以往,勢必導致教育教學質量下降。
還不僅是普通教師,就連校長都深陷額外負擔的泥潭而不能自拔。據(jù)《瞭望》新聞周刊報道,一些學校的校長忙于整理文件和“陪會”,各種事務性活動占用了大量的時間,使校長和教師都疲于應付,也使正常教育教學受到嚴重干擾。學校的教育責任被混同于無限責任,這使教師們苦不堪言。由此可見,確實到了“把寧靜還給學校,把時間還給教師”的時候了。
當然,《意見》出臺絕不意味著萬事大吉,各地如何結合實際,把減負清單填好并落實到位,還將是一大考驗。而無論如何,《意見》將惠及1100萬中小學教師,必將使其安心教書、靜心育人,這令人欣慰,也值得期待。
劉天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