樅陽縣樅陽鎮(zhèn)濱江傍湖,丘陵起伏,群山拱衛(wèi),扼數縣水口,通南北要津,地勢極為重要,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境內分上、下樅陽,幕旗山(磨金山)、白鶴峰等群山相連,猶如天然屏障。東吳呂蒙建城阻曹魏渡江南下。明末張獻忠扎“四營”于此,并進軍浮山寨。太平天國后期杰出將領李秀成、陳玉成在望龍庵兩次召開會議,對保衛(wèi)天京、扭轉戰(zhàn)局起了重大作用。
平津戰(zhàn)役勝利后,1949年2月4日(農歷正月初六),桐城縣城二次解放。2月18日,皖西第二專署劃桐城東鄉(xiāng)、南鄉(xiāng)和廬江、無為兩縣少量地區(qū),設置新的桐廬縣(1951年2月改稱湖東縣,1955年7月定名為樅陽縣)。3月中旬,三野第七兵團指揮21軍、22軍(1949年2月9日由三縱改編,孫丁部原歸三縱)和第八兵團24軍,躍馬揮戈,一路南下進入桐廬縣境。3月下旬,二野第三兵團10軍、11軍、12軍相繼進入桐城、桐廬、懷寧縣境。其時,上起樅陽鎮(zhèn)西邊的鴨兒溝,下至王家套、姚溝、北埂一帶的江面,皆在解放軍火力控制之下。樅陽境內,一時大軍云集,準備橫渡長江。
大軍渡江之前,首要任務是要掃清渡江的一切障礙,拿下樅陽鎮(zhèn)這個橋頭堡,消滅駐守在樅陽鎮(zhèn)的敵軍。而解放樅陽鎮(zhèn),當務之急是偵察工作刻不容緩。我軍迅速地選派有經驗的偵察員郭年潮、王生民等人先后3次深入虎穴,了解敵情,繪制地圖,制定作戰(zhàn)方案,作好戰(zhàn)斗的準備。
當時駐守在樅陽鎮(zhèn)的有國民黨55軍劉汝明兵團,他們?yōu)榱俗鞔顾罀暝,一方面在長江南岸加緊布防,一方面派兵加強樅陽鎮(zhèn)的防守。派兩個步兵連駐守鐵板洲,一個加強營下轄三個步兵連、一個機炮連、一個工兵連,共五個連,駐守樅陽鎮(zhèn)及梅林墩等地。在幕旗山配有一個工兵連、兩個機槍排,在白鶴峰安排一個機槍連,妄圖堅守固防,阻止解放軍南下渡江。 同時,國民黨桐城縣警察局、自衛(wèi)隊和縣政府機關及國民黨特務機關桐城縣調查室、廬江縣逃竄來的便衣隊、國民黨桐城南鄉(xiāng)聯(lián)防區(qū)戡亂委員會、樅陽鎮(zhèn)義務警察隊、樅陽鎮(zhèn)政府機關等約二百余人一起麇集在樅陽鎮(zhèn)內。
在樅陽鎮(zhèn)外圍,有國民黨桐城縣第二自衛(wèi)團團長劉東雄(綽號劉小拉瓜)所屬的三個營和一個特務連,約千余人武裝盤踞。第一營營長徐超,駐守義津、小李莊、將軍山一帶;第二營營長錢武魁駐守湯溝、桂家壩;第三營營長劉敦宏及特務連隨團駐守會宮。所有的交通要道、山岔路口都設崗哨。離鎮(zhèn)二、三里遠的路旁山腳均埋有地雷。鎮(zhèn)域周圍的幕旗山、白鶴峰、鳳凰山、達觀山、四望亭、望龍庵等地都有國民黨55軍的碉堡工事。還有義務警察隊日夜巡邏,來往盤查,發(fā)現(xiàn)有陌生人或稍有可疑的人立即逮捕,扣留審訊。
隨著偵察等前期工作就緒,拔除橋頭堡樅陽鎮(zhèn)、掃清渡江障礙,時機已經成熟。此前,1949年1月29日(農歷正月初一)拂曉,人民解放軍華野渡江先遣縱隊9支隊向駐扎在義津橋、將軍山、小李莊等地劉東雄部守敵同時發(fā)起攻擊,一舉解放了義津橋。戰(zhàn)斗到天亮時,敵軍已潰逃到蓑衣嶺、會宮一帶,劉東雄和三營逃至安鳳嶺。我軍乘勝追擊,迅速占領了敵軍團部駐地會宮。
為爭取劉東雄部起義,組織上先后派陳定一、何東初等同志,利用各種渠道,采取多種方式與劉東雄聯(lián)系,勸其不要失去良機,趕快棄暗投明,爭取立功贖罪?墒莿|雄執(zhí)迷不悟,堅持與人民為敵。后在我軍事緊迫下,無奈派一營營長徐超和三營連長劉常來為代表,與我軍領導人會談。會談后,劉東雄指使徐超于農歷二月初,率官兵開赴會宮搞假投誠。但徐超在共產黨的政策感召下,思想有所觸動,率全營官兵起義,并揭露了劉東雄策劃假投誠的陰謀。
1949年農歷二月上旬,解放軍又向南推進到安鳳嶺,二營營長錢武魁也率領全營官兵從破罡開到安鳳嶺,前來向我軍起義投誠。劉東雄見我人民解放軍步步逼近,封鎖了自己的給養(yǎng)來源,就率第三營和特務連從安鳳嶺駐地退縮到下樅陽,投靠國民黨55軍劉汝明部守敵作垂死掙扎。
1949年3月29日,中國人民解放軍三野七兵團孫丁部,在先遣九支隊樅陽渡江辦事處警衛(wèi)隊等配合下,由會宮向樅陽鎮(zhèn)方向挺進,兵分三路攻打下樅陽和幕旗山的守敵。第一路到望龍庵北金雞山,配備曲射炮,控制長河、長江水面,防堵樅陽鎮(zhèn)內國民黨55軍從水路增援下樅陽,又方便掩護解放軍從東北方向向下樅陽進攻。第二路沿羹膾賽,經烏龍山、長河口占領長江大堤,攻打盤踞在下樅陽的國民黨地方團隊。第三路從東北方向主攻幕旗山。該山既圓又高,敵軍以1個加強連的兵力踞守。我軍炮兵以有限的炮彈,精準轟擊山頂上守敵陣地。我步兵在炮火的掩護下,爬至敵陣地的近下方,炮火一停,一陣沖鋒槍、手榴彈連續(xù)攻擊,打得敵軍落花流水。敵人未能堅持多久,就被殲滅。
最后,解放軍三面包圍進攻的戰(zhàn)術,使敵人顧首難顧尾,無所適從,成了甕中之鱉。4月2日,解放軍又渡過樅陽夾江,解放了鐵板、銅板、玉板三洲。留守在洲上未撤走的55軍殘部等全部投誠。至此,桐廬縣全境解放。樅陽鎮(zhèn)解放后,大軍渡江戰(zhàn)役中線指揮部就設在正大街陳氏宗祠。樅川大地人歡馬叫,斗志昂揚。
銅陵 方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