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qū)微信群里,盡管物業(yè)時常發(fā)布騙子的新騙術(shù),提醒業(yè)主提高防騙意識,但每隔幾天總可見到某業(yè)主或住戶在騙子所設(shè)的“好處”面前被騙的消息。
世界上人人都知道天上不會掉餡餅,但很多人卻很難放下對錢財?shù)挠,結(jié)果令自己徒增煩惱。記得小時候常聽老人講,莊子里有個叫小抹的孤兒,從小就給一富戶人家放牛,東家只供衣食住不付工資。小抹無依無靠,雖住牛棚但不覺孤單,雖吃剩飯卻能充饑,雖穿破衣倒也御寒,他滿足于現(xiàn)狀,終日里笑口常開,常年以“無音字,自來腔”的小調(diào)“與牛共舞”。這讓老板娘嫉妒不已,她百思不得其解:為什么自己家財萬貫,可丈夫卻成天心思重重,總也高興不起來。而小抹上無片瓦,下無立錐之地,咋就這么無憂無慮、快樂逍遙呢?終于有一天,她忍不住向丈夫提出了這個困擾她多年的疑問,只見丈夫皮笑肉不笑地說:“哦,這很容易,我可以叫他明天不再唱歌!”妻子將信將疑。第二天,小抹果然像換了個人似的,憂心忡忡,既聽不到他的歌聲,也看不見他的笑臉。晚上,老婆驚奇地問丈夫:“這到底是怎么回事?你使用了什么魔術(shù)?”丈夫神秘兮兮地說:“我還能讓他明天恢復原樣,怎么樣?”老婆滿臉疑云。新的一天天剛亮,小抹就又像往常一樣,牽著牛兒,踏著歌聲,走出了村莊。
原來,就在老板娘問話的那天下午,東家便安排小抹去碾米。小抹在稻倉里扒稻時,發(fā)現(xiàn)稻谷中有兩塊銀元,便偷偷地揣在懷里準備占為己有。第二天,他老盤算著這錢該怎么花,心里有了負擔,哪有心思唱了呢?這天晚上,東家叫來小抹,眼里露出一種猜不透的光,問:“小抹,扒稻發(fā)現(xiàn)什么東西了嗎?”小抹早就戰(zhàn)戰(zhàn)兢兢了,現(xiàn)在聽得主子一問,哪里還敢隱瞞,趕忙交出了那兩塊銀元。
其實,古人早就對財富有了清醒的認識,中華人文始祖堯帝一語道破:“富則多事。”唐代名臣張說在他的《錢本草》中形象地描述:“錢,味甘,大熱,有毒。”不是嗎?只要翻開歷史,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古往今來有多少人因錢財而招惹是非甚至“中毒”:晚清紅頂商人胡雪巖被稱為“活財神”,但他62歲時卻死在一間出租屋里,臨死時對兒女們說,錢是最可怕的東西;富可敵國的和珅,雖然位高權(quán)重,卻也沒能逃過被抄家問斬的結(jié)局……
美國經(jīng)濟學家薩繆爾森曾提出“快樂=物質(zhì)/欲望”的快樂方程式,意思是物質(zhì)消費越大,欲望越小,快樂就越大;反之,如果一個人在物質(zhì)有限的情況下,欲望卻特別大,自然會有無盡的煩惱和痛苦。這就是說,人的快樂與否,是由物質(zhì)和欲望兩個因素所決定,即“感于物而動,性之欲也。”小抹的煩惱正是由于有了樸實自然生活以外的物質(zhì),才刺激了他的欲望,從而為外物所役。只要我們回憶一下兒時那無憂無慮的時光,就能體會到人的秉性中并無多少貪欲,是越來越豐富的物質(zhì)生活,促使一些貪圖享受者的欲望越來越膨脹。正如德國哲學大師叔本華所說:“財富就像海水,飲得越多,渴得越厲害。”
安徽廬江 李永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