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沒有吃餃子了。今年夏天出奇的熱,蔬菜長勢不好,價格也出奇的貴,餃子好吃的關(guān)鍵在于餡,做餡的材料除了豬肉外,薺菜、香菜、韭菜、芹菜等都是不錯的選擇。恰恰這個時段,薺菜下市了,韭菜老了,香菜少見不說,超市里50克就要3塊錢,快頂上以往一斤的價格,有被宰的感覺,芹菜餡家人不喜歡,漫長的夏季,包餃子只好作罷。
天氣一轉(zhuǎn)涼,家人又提起吃餃子的話題,我爽快地答應(yīng)。大清早,我就去菜市場選購,首先買了兩斤金寨運過來的黑毛豬肉,接著去菜市。芙蓉菜市場這邊還算有人情味和煙火氣,允許周邊農(nóng)民八點之前在規(guī)定的人行道邊出攤賣菜,八點后城管人員就來催收攤子。四五十米長的人行道兩邊地上擠滿了菜攤,跨進這逼仄的空間,猶如回到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農(nóng)貿(mào)市場,紅辣椒、白蘿卜、紫茄子、綠韭菜、黃秋葵、長缸豆、短瓠子、嫩南瓜、山芋桿、藕桿、地皮、南瓜頭,以及少許的魚蝦雞鴨等,幾十樣蔬菜光鮮亮麗,惹人喜愛。我一眼就瞅上了那五六寸長的嫩韭菜,賣菜的農(nóng)人說這是夏天后新發(fā)的韭菜,這段時間天氣好,長得快,比春韭菜還要香,說完他拿起一把讓我聞,我愉快地買下兩斤。
回到家,我對家人說,既然做餃子,就要用手工做法,體驗做餃子的樂趣。于是,我們進行了合理分工,愛人主動要求和面,兩斤面一碗水地干了起來,一直揉到看不見白面,水和面不分彼此完全融合成一體;我則洗凈豬肉,開始剁碎。面團揉好了,我取出細長的搟面杖,擦干凈桌面,把揉好的面團分成小團,開始搟面皮,不能急躁,也不能用力過猛,不能太厚,也不能太薄,要輕輕地、柔柔地,必要時還要撒上一些面粉,順勢而為。面皮搟好了,我拿來一只小碗,倒扣在手心里,對著薄薄的面皮,一個一個地按,餃皮就圓圓地成型了。妻子已經(jīng)將韭菜洗干、瀝水、切碎,我將剁碎的肉加生抽、豆粉、鹽攪拌均勻,和韭菜一起再拌成肉餡。妻子和女兒開始披掛上陣,上小學的孫子也在一旁急吼吼地要動手,我卻在一旁靜觀他們忙碌。母女倆手起手落,包的餃子確實好看,鼓鼓的,有棱有角,像個元寶驕傲地直立在案板上。孫子見了,也連忙拿了餃皮,學著包,把包好的餃子放在一起比對時,他自己禁不住也笑了,餃子像癟了氣的小球癱坐在案板上,要么癟癟的,要么齜牙咧嘴。
最后一道工序是煮餃子,也是需要技術(shù)含量。女婿說,你們干了半天,我來煮吧。我問他會不會,他說以前煮過,我把自己年輕時沒煮好餃子的教訓向他做了交待。他拿起漏勺,裝了一碗冷水放在一旁,點火燒水,等水沸騰,他將餃子放進去,用漏勺輕輕地抄一下,水再次沸騰,他將冷水放進去,如此進行三次,燜上幾分鐘。小孫子在一旁已經(jīng)急不可耐地吵著要吃,這時,揭開鍋,撈出餃子。我們每人在碗里倒點醋和麻油,餃子蘸點佐料,香噴噴、鮮嫩嫩,孫子一口氣吃了十五個,吵著過幾天還要吃餃子。
我邊蘸著佐料邊吃著鮮美的餃子,越吃越覺得這餃子多像人生。你看啊,青年時初入社會懵懂一片,多像餃皮要經(jīng)歷揉捏擠壓方能融入;待到中年有了事業(yè),又多像包餃子要經(jīng)過皺褶起伏方能成功;等到中老年事業(yè)有成,又多像煮餃子要沸水翻滾方能成熟。摸爬滾打,才能將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查鴻林
熱線電話:0551-62620110
舉報電話:0551-64376913
舉報郵箱:3598612204@qq.com